1、 单位代码 学 号 分 类 号 密 级 毕业论文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文献综述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文献综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强大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今 天我们正面临愈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等 方面展开竞争,更要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文优势,不断的通过吸收与融合,使组织 进行系统的提升和修正,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并获得持续的发展空 间。 一、前言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 异和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面临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能否应对这场竞争, 关键视一个企业
2、整体素质水平如何。 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包括资金技术管理 和经营能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 和创新民营企业文化, 让先进的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 动中发挥作用,对规范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 关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研究现状 1981 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 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1982 年特瑞斯迪尔和艾兰肯尼 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 文化。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 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
3、的经验 ,研究并总结了 3 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 发现了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 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企业文化研究在八十年代就出现了两种方法的派别, 一派是以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的沙因教授为代表的定性化研究, 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深层结构进行了 系统的探讨, 也曾提出进行现场观察、 现场访谈、 以及对企业文化评估的步骤等。 另一派是以密西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奎恩教授为代表的定量化研究, 他们认为 组织文化可以通过一定的特征和不同的维度进行研究, 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些关 于组织文化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于组织文化
4、的测量、评估和诊断。但是,这 种方法被归为现象学的方法,认为只是研究组织文化的表层,而不能深入到组织 文化的深层意义和结构。 1984 年,奎恩和肯伯雷将奎恩提出的用于分析组织内部冲突与竞争紧张性 的竞争价值理论模型扩展到对组织文化的测查, 以探查组织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与 组织的价值、领导、决策、组织发展策略有关的基本假设。 1984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发表了“对企业文化的新认 识”一文,1985 年出版了其专著企业文化与领导 ,他对组织文化的概念进行 了系统的阐述,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 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沙因教授还
5、提出了关于企业 文化的发展、功能和变化以及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沙因也因此成为企业文 化研究的权威。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 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 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 1990 年,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 , 其中提出 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 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 同年, 霍夫斯帝德及其同事将他提出的民族工作文化的四个特征 (权力范围、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男性化-女性化和不确定性回避)扩展到对组织文化的研究, 通过定性和定
6、量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几个附加维度,构成了一个企业文化研究量 表。 1999 年,特瑞斯迪尔和爱兰肯尼迪再次合作,出版了新企业文化 , 在这本书中,他们认为稳定的企业文化很重要,他们探寻企业领导在使企业保持 竞争力和满足工人作为人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的途径。他们认为,企业经理和企 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是建立和谐的企业运行机制,汲取著名创新型公司的经验, 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三、国内研究现状 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 并得到了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认 同和响应。我国正式提出企业文化建设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更多大学和学院的 研究者加入到企业文化研究的队伍,特别是一批海外归国学者,广泛出书,大量 精力投入到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上来,使百家争鸣的态势逐步形成。中国人民大 学劳动人事学院石伟教授的组织文化从文化人类学和管理学角度出发,全面 梳理了组织文化的相关理论,兼具整体性和独特性两方面的特征。经济管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