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 钢筋混凝土框架简述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过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多层建筑也发展迅速,设 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师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 4 中承重构件组成,由主梁、柱与 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在 合理的高度和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 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但是,在框架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 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一确保结构设计质量。 2 荷载问题239 10 2
2、.1 地基基础独立基础荷载取值问题 在建筑工程上,把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成为基础,把直接支承建筑 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例如房屋的墙和柱)与地基之间的 过度结构,起承上启下左右。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 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一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 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 独立基础抗震规范) ( GB50011- 2001) 第 4. 2 . 1 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 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 8 层且高度在 2 5 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 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
3、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 就是说,在 8 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 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口向。因此,在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 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 柱脚内力 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 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身和上部 结构安全。 2.2 楼板荷载的处理 1)当按弹性理论求多跨连续
4、双向板的支座最大负弯矩时, 如果活荷载不按基 本假定的满跨布置而是按棋盘式布置时,区格板会发生破坏。由于支座上承受负 弯矩钢筋伸出长度不够,因过早截断或弯下造成。2)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建筑 物建筑功能的要求,常常在楼板的某些位置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因此在设计 过程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板的配筋计算。但 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除以板的总面积。另外。板上隔墙顶部处理 通常采用立砖斜砌顶紧上部分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楼板增加一个中间 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了负弯矩,而在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 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板的顶面出现裂缝。同时该隔墙又将
5、上部板的荷载传到其下 部的支承结构,产生一种恶性连带影响,出现支撑结构荷载漏算或没有考虑等设 计错误。 3 关于梁柱的问题47 11 3.1 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该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 外侧钢筋到模板(即箍筋外侧) ,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1 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 2 考虑耐久性 即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 但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减小,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目前规范 中已按环境类别对不同构件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作出了规定,其含义十分明确,具 体施工中应
6、严格执行。但考虑到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也 各式各样,以下将分别探讨。 (1)对一类环境的 C25 混凝土梁,其主筋保护层厚度为 25mm,箍筋均应 包含在内, 世纪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为17mm圆8箍筋, 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 (2) 当箍筋在圆 10 以上或有其外拉筋是, 主筋保护层取 25mm 就未免偏小, 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将原构件增大 1020mm,同时增大保护层厚度,使有 效截面保持不变。 (3)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大钢 筋保护层厚度,但应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有效截面还是保持该两值保 持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寸。 (4)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如结构转换层梁、梁式筏形基础、条形基础、 箱型基础的梁、板等,可通过减小有效截面的方法来增大保护层厚度,因此时该 两值的缩减在 b、h 值中占的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寸及承载力影响很小。施 工人员可在保证安全或设计认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工程、构件及部位灵活运用。 3.2 关于强柱弱梁节点问题 强柱弱梁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