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 一输出轴工艺分析 1.1 输出轴的作用 1.2 输出轴的材料 1.3 输出轴的工艺分析 1.3.1 零件的组成表面: 1.3.2 零件的重要表面: 1 1. .4 4 零件的技术要求 二确定毛胚 三工艺路线的确定 3.1 基准的选择 3.1.1 粗基准的选择 3.1.2 精基准的选择 3.2 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3确定工艺路线 四切削用量的选择 五加工余量的选择 六六设备工装 6.6.1 1 刀具的选择 6.26.2 选择量具 6.36.3 夹具设计 七七设计体会 八八三维图 九九二维图 十十工艺路线单 十一十一. .工序卡片 十十二二. .
2、 检验卡片 一 输出轴工艺分析 1.1 输出轴的作用 输出轴主要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输出动力的主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 用是传递转矩, 使主轴获得旋转的动力, 其工作中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和扭矩。 因此,该零件需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 1.2 输出轴的材料 45 号钢的性能 如下表所示。 相对加工性能为 Kr=1 因此零件材料为 45 号钢 1.3 输出轴的工艺分析 抗拉强 度 屈服强 度 伸长率 冲击功 硬度 断面收 缩率 600MP a 355MPa 16% 39J 17922 9HBS 40% 1.3.1 零件的组成表面: 55. 60.65.75.176 外圆 30的锥面 2X
3、8 的两个斜孔 10X20 的孔 50.80.104 的内孔 键槽 、 倒角 1.3.2 零件的重要表面: 1.55.60.65.75 的外圆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输出轴旋转时的速度, 表面粗糙度有较高的要求,外圆的粗糙度要求都为 Ra1.25um,内孔为 Ra3.2um,其他为 Ra12.5um 1 1. .4 4 零件的技术要求 调质处理 200HBS, 10-20 均布孔相对与中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05, 键槽相对于中 轴线的平行度公差为 0.08, 55 外圆相对于 A、B外圆的圆跳度公差为 0.04,80 内孔相 对于 A、B的圆跳动公差为 0.04 除大端端面、80 内孔面以及 10
4、-20 均布孔的表面粗糙 度为 Ra3.2,其余都是 12.5。 二、确定毛胚 因为使用 45 钢(碳素钢) ,且输出轴既承受弯矩又承受转矩,力学性能要求 高,所以选择棒料。 三、工艺路线的确定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端面先加工,再以左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 为左端面和55 外圆柱面为后续精基准表面加工而设定的,才能使定位基准更 准确,从而保证各位置精度的要求,然后再把其余部分加工出来。 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先粗后精,基准统一等原则,该零件加工可按下述工艺 路线进行。 3.1 基准的选择 3.1.1 粗基准的选择 为了保证精度,所以选择外圆作为粗基准面。首先选用三爪卡盘自动
5、找正原理, 夹紧。以外圆为粗基准面,加工端面、中心孔、外圆。然后用已加工过的外圆作 为基准,加工另一端面和钻中心孔,保证两个中心孔在同一直线上。 3.1.2 精基准的选择 此零件选用两端的中心孔作为精基准, 所以用两端中心孔来对外圆半精加工和磨 削。外圆加工完成后用外圆作为精基准,加工内圆。 3.2 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176 外圆:粗车-半精车 55 外圆: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60 外圆: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65 外圆: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75 外圆: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50 内圆:粗车-半精车 80 内圆:粗车-半精车 104 内圆:粗车-半精车 20 孔 :钻孔-铰孔 10x8 斜孔:钻孔 左端面 : 粗车 右端面 :粗车 键槽 :粗铣-精铣 3.3 确定工艺路线 下料 粗车 粗车 热处理中检 半精车 180x250 左端面 掉头右端面 车外圆116 的棒料 打中心孔 (保总长) 75 116 制中心孔 65 75 176 外圆 60 65 麻花钻钻孔 55 60 车50 内孔 30锥面 55 80 内孔 倒角 104 内孔 半精车 铣 钻 钻 车内孔80 达图 粗铣键槽 钻 10x20 孔 钻 2x8 的斜孔 车外圆176 达图 精铣 倒圆角 去毛刺 倒角 铰孔 去毛刺 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