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毕业毕业论文论文任务书任务书 题 目 斜塔斜拉桥的静力和动力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工程力学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 工程力学系 导师 姓名 导师 职称 副教授 一、主要内容 在熟练掌握弹性力学和结构应力有限元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以下内容: (1) 了解实际工程中斜拉桥的结构、类型及其优点; (2) 学习在软件 ANSYS 中斜拉桥的建模方法; (3) 学习斜拉桥中静载荷和动载荷的施加方法; (4) 采用 ANSYS 分析和计算实际斜拉桥模型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力。 二、基本要求 (1) 按研究计划独立完成各项任务。通过查阅资料和 ANSYS 软件应用,扩大知识面, 提高独立工
2、作所需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熟悉相关的有限元理论和ANSYS 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程序调试能力; (3) 熟悉斜拉桥的结构设计原理。 三、主要技术指标 (1)斜塔斜拉桥结构的构造设计; (2)对斜塔斜拉桥结构利用 ansys 进行分析; (3)对斜塔斜拉桥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考虑自重(恒载)及外力施加荷载。.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 钢结构 张家旭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2) 边吉. 斜拉桥的历史发展. 西南公路, 1999 (3) 叶先磊, 史亚杰. ANSYS工程分析软件应用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 袁海庆,
3、蒋沦如. 有限元理论及工程实践实用M.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5)斜拉桥 刘仕林等主编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五、进度计划 第 1 周第 3 周:熟悉任务书、收集查阅文献、完成英文翻译; 第 4 周第 7 周:熟悉斜拉桥架构中中各种载荷的施加方法, 熟悉 ANSYS 软件的应用; 第 8 周第 14 周:采用 ANSYS 进行建模分析,并分析各因素的影响; 第 15 周第 16 周:论文撰写,修改和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 间 年 月 日 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斜塔斜拉桥的静力和动力分析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工程力学 一、研究背景
4、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水平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作为枢 纽工程的桥梁建设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 1955 年, 德国工程师迪辛格尔主持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斯曹姆 松特桥(瑞典) 。历经半个世纪,斜拉桥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上建成主跨 200 米以上的 斜拉桥有 200 座,其跨径大于 400 米的有 40 余座。随着桥梁建设理论、建筑材料和桥梁试验电 算技术的发展,斜拉桥跨度不断地得到提高。斜拉桥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特征是拉索为稀索体系,钢或
5、混凝土梁以受弯为主;第二阶段特征是其特征是拉索逐步采用密 索体系,并可以换索,钢或混凝土梁以受压为主,截面尺寸减小;第三阶段特征是拉索普遍采用 密索体系,梁体轻型化。斜拉桥在 300m600m 跨径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长大桥方案中应 用较为广泛的桥型。与悬索桥相比,其刚性、经济性和架设方面均较为优越,且无需大型地锚装 置,有较好的抗风稳定性,抗震性能和抗扭能力较好。我国斜拉桥发展比国外起步较晚,但发展 迅速。1975 年,四川云阳建成第一座主跨 76m 的斜拉桥。至今我国已建成各种类型斜拉桥 100 多座,其中跨径大于 200 米的有 50 余座。其中江苏苏通大桥跨径为 1088 米,为世
6、界上最大跨径 的斜拉桥。另外,一些大跨度桥梁架设的工程实践,使我国长大斜拉桥的发展和技术开发日趋完 善和成熟,并开始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二、论文进行的主要工作和所采取的方法、手段 熟悉斜拉桥所用钢结构的构造,对实际结构做出合理的简化,确定建立模型的各个尺寸,初 步建立斜塔斜拉桥的模型;综合运用所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对该斜拉桥进行建模和有限元网 格划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斜拉桥进行模型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形成结论,提 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建议。整个分析过程采用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利用 ANSYS 进行建模、求 解和分析。 三、预期达到的结果 了解斜拉桥的基本知识,熟悉桥规、钢结构规范;熟悉斜拉桥的构造,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 AUTOCAD;采用 ansys 软件进行斜塔斜拉桥模型建立与静力动力施加荷载的计算;总结并得出 结论,提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建议。 指导教师签字 时 间 年 月 日 2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