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 录录 一、实习目的一、实习目的 1 1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1 1 三、实习内容三、实习内容 1 1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 . 1 1 (二)、群落最小面积调查(二)、群落最小面积调查 7 7 (三)、群落生活型谱分析(三)、群落生活型谱分析 9 9 (四)、(四)、群落物种多样性计算群落物种多样性计算 1212 (五)、群落重要值计算(五)、群落重要值计算 1414 (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1616 (七)实习体会(七)实习体会1717 四、实习注意事项四、实习注意事项 1919 附录实习工具、物品清单附录实习
2、工具、物品清单 1919 1 一、实习目的一、实习目的 生态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与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野外实习属于实践性 课程。本实习课程主要包括生态学中有关个体、种群、群落部分的内容。本实习将在有关理论课程 学习的基础上,实地学习有关生态学研究的野外调查、实验以及有关数据的处理总结方法,进而完 成实习报告(研究论文)的编写。 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 学生通过参 加教学实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 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训练并掌 握野外调查和
3、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 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二、实习地点和时间 三、实习内容三、实习内容 (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一)生态因子综合测定 1、基本原理:生物所生存的环境变化多端,既有空间上的异质性,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同时因为不 同生物的存在也同时影响其周围的生态因子。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垫面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进行 日动态观测与测定,使学生在实验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利用几种生态因子的测定工具,对几种 主要生态因子进行日变化的观测和测定, 并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时间变化的比较, 了解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进
4、一步加深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方法步骤: 1、选取校园湿地空园、广场、及马尾松-相思林测定光照强度。 2、按照图 1 的样方配置在有林地内选择测定点 5 个,在每个测定点分别 10cm、50 cm、150 cm 高 度的光照强度(高度应一致) ,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要求 15 分钟内测定完毕),填入表 1。 1 5 4 3 2 2 图 1-1.有林地内的样方配置 表表 1-1 不同样点光强变化时间动态不同样点光强变化时间动态 地点地点 时间时间 高度高度 10cm(取平均 lux) 50cm(取平均 lux) 150cm(取平均 lux) 林地 7:00 6437 809
5、0 11134 9:00 25118.5 31745 37162 11: 00 43800 55400 63190 13: 00 37315 54445 80645 15: 00 11421 6270.8 35115 17: 00 5212.8 2900.8 3820.8 广场 7:00 9270 9:00 17040 11: 00 64195 13: 00 85805 15: 00 23365 17: 00 12775 湿地 7:00 5765 9:00 30040 11: 00 44505 13: 00 59540 15: 00 17800 17: 00 5225 分析分析 分析:分析:由
6、表 1-1 和图 1,可以看出林地不同高度光照强度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异。 图一:林地不同高度光照强度日变化图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7:009:0011:0013:0015:0017:00 时刻 光照强度 后山0.1m 后山0.5m 后山1.5m 3 纵向总体表现为 1.5m 0.5m 0.1m, 横向随着一天时间的变化, 表现为上午至中午 13:00 光强上升,之后光强变弱。 由于林地群落结构复杂,具有层次。从上到下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太 阳光照受到上层植被的遮阴,越往下强度越小。而一天内时间的异质性导致了不同时刻 光强的变化。 图二:不同地类光照强度日变化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7:009:0011:0013:0015:0017:00 时刻 光照强度(lux) 林地 拓荒 湿地 分析:分析:由表 1-1 和图 2,可以看出不同下垫面光照强度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异。这 种差异随着一天时间的变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