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前言前言 1、测量实习时间: 2、测量地点: 3、指导教师 4、组别: 5、实习小组成员: 6、实习目的:a.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 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 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 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b.通过实习, 熟悉并掌握三、 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 法。c.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d.通 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 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e.熟悉 水准仪、经纬
2、仪的工作原理。 7、测量实习任务:完成控制测量任务;并根据得到的数据测绘 出 1:500 比例尺,等高距 50*50cm 地形图一幅;一座建筑物的 放样。 8、每天工作安排: 10 月 31 日:测量实习动员会议、测量准备工作(测量道具的领 取、测量场地的选定、测量任务、时间及人员的安排) 2 10 月 31 日11 月 1 日:控制测量(含布点、观测及计算) 11 月 2 日-11 月 4 日:地形图测绘(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碎部 测量、地形图的检查与整饰等) 11 月 5 日11 月 6 日:放样测量(测设数据的量算、实地放 样、放样后的检核) ;实习成果资料的整理和装订;撰写实习报 告、实
3、习考核、返还仪器工具、交实习成果。 9、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基本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和水平角度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水准仪,经纬仪测设的基本方法。 4.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 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5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6.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 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实习意义实习意义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验证课堂理论 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 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通过控制网的 建立、地形点的测绘
4、、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 3 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并在实习的过 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 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 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实习仪器及仪器及设备设备 DS3 型微倾式水准仪,DJ6 型光学经纬仪,塔尺,三脚架, 盘尺,半圆仪,测钎,T 形直尺等。 实习内容实习内容 导线布设导线布设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号, 1 号点为 8-1 表示资勘 3 班 5 组 1 号点, 依次点为 8-2, 8-3, 8-4。 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 4 个控制点。我们用的是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从一组已知控制点出发,
5、经过几个点,又回到起始点上, 形成一闭合多边形,成为闭合导线。由于测量了多边形的各内 角及边长,闭合导线也具有检核作用。 角度检核条件: 多边形各内角的观测值之和与其理论值之差, 应满足限差要求,其中 n 为多边形角个数。 4 坐标增量检核条件: 上述理论值应为零,可实际上一般不等于零,但也应该满足限 差要求。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角,量边 等。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 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 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 置
6、,并建立标志。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表 6-3 所示。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5 2)测角: 导线转折角的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用 DJ6 经纬仪测两测回,当 盘左、盘右两半测回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时,取其平均值。 3)量边:点间距离已经给出,无需测量。 (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 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 有无记错 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表”中,见表 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计算角度闭合差 n 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