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产实习说明书 第 页 1 前前 言言 水泥,是建筑用胶凝材料。中国古代曾有过辉煌的建筑胶凝材料史。 早在公元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用“白灰 面”涂抹山洞,此后又学会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至公元前 7 世纪,开 始出现了石灰。 在公元 5 世纪的南北朝时代, 出现了一种名叫“三合土” 的建筑材料,然而,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停滞,我国建筑胶凝材料发展到 “三合土”阶段似乎就停止不前了。在欧美国家,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 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最终发明了波特兰水泥。相应的,水 泥工业成长壮大,其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清末的“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设需要大量水泥, 促
2、使中国民族水泥工业兴起。20 世纪初的日俄战争后,日本水泥资本随 日本侵略势力的入侵进入中国,开办了一批日资水泥企业。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世界列强热衷于国内战争,无暇顾及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中 国民族水泥工业乘机获得较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大兴土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建设了一大批水泥企业,改革开放 使中国现代水泥企业纷纷诞生。 中国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由低到高大致 分为立窑、 湿法回转窑、 日产 2000 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和日产 5000 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等 4 个层次。中国水泥史上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中有 4 个里程碑:昆明水泥厂(后改
3、名云南水泥有限公司)是国产设备建 设立窑厂的里程碑;湘乡水泥厂(后改名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产 设备建设湿法回转窑厂的里程碑;江西水泥厂(后改名江西万年青水泥 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产设备建设日产 2000 吨熟料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厂的 里程碑;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产设备建设日产 5000 吨熟料 预分解窑新型干法厂的里程碑,中国水泥工业现代化步伐从此大大加 快。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水泥史是由千千万万的中国水泥工作者所 谱写的。在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涌现出许多佼佼者,如:民国 时期水泥界叱咤风云的“水泥大王”王涛;共和国初期水泥工业发展的 总指挥、“布衣”部长赖际发;水泥界的传
4、奇人物刘公诚;改革开放时 期发展现代水泥工业的旗手郭文叁,等等。 生产实习说明书 第 页 2 一、实习目的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使同学了解水泥厂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 组织机构,通过生产实习,掌握水泥材料的具体生产过程,掌握水泥熟 料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生产设备的原理和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 习奠定感性知识,同时认识社会,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 以后的毕业设计收集必要的资料和数据。 二、公司简介公司简介 * 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3.13.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法 凡是以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技术为核心,并把现代科学技术如:矿 山计算机控
5、制网络化开采,原料预均化,生料均化,高效多功能挤压粉 磨新技术、新型机械粉体输送装置、新型耐热、耐火、耐磨、隔热材料 以及 IT 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水泥干法生产全过程,使水泥生产具有高效、 优质、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和工艺装备大型化、生 产控制自动化、实行科学管理的现代化水泥生产方法,称为新型干法水 泥生产方法。 干法生产的特点干法是将生料粉直接送入窑内煅烧,入窑生 料的含水率一般仅 1%2%,省去了烘干生料所需的大量热量。以前的干法 生产使用的是中空回转窑, 窑内传热效率较低, 尤其在耗热量大的分解带内, 热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以致干法中空窑的热效率并没有多少改善。干法制备 的生
6、料粉不易混合均匀,影响熟料质量,因此 4050 年代湿法生产曾占主 导地位。50 年代出现了生料粉空气搅拌技术和悬浮预热技术, 60 年代初诞 生了预分解技术,原料预均化及生料质量控制技术。现在干法生产完全可以 制备出质量均匀的生料,新型的预分解窑已将生料粉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都 移到窑外在悬浮状态下进行,热效率高,减轻了回转窑的负荷,不仅热耗低 使回转窑的热效率由湿法窑的 30%左右提高到 60%以上,又使窑的生产能力 得以扩大,目前的标准窑型为 3000t/d,最大的 10000t/d。我国现在有 700t/d, 生产实习说明书 第 页 3 1000t/d,2000t/d,4000t/d 的几种规格,逐步向大型方向发展。预分解窑生 料预烧得好,窑内温度较高,熟料冷却速度快,可以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