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书 一、设计题目一、设计题目 某办公大楼基础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设计),其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图及柱底荷载见下图。 本设计以轴线上条形基础为例进行设计,其他轴线 上条形基础设计方法类似。 二、地基土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指标二、地基土的特征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建筑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1。 表表 1 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 编号 土层名称 层底 埋深 (m) 层厚 (m) 3 (kN /m ) e (% ) LI (kPa) c (M Pa) sE (kPa) k f M Pa sP () 1
2、 杂填土 1.5 1.5 17.5 2 灰褐色粉质 粘土 8.7 7.2 18.4 (19.0) 0.90 33 0.95 16.7 21.1 5.4 125 0.72 3 灰色淤泥质 粉质粘土 21.5 12.8 17.8 (18.5) 1.06 34 1.10 14.2 18.6 3.8 95 0.86 4 中密粉砂 26.7 5.2 19.7 0.83 30 0 35.8 8.6 210 3.44 5 密实砂土 26.7 6.0 19.7 (20.0) 0.72 23 0 37.6 11.5 310 6.23 2 三、承载力特征值和基底宽度的确定三、承载力特征值和基底宽度的确定 (1)基
3、础两端放出的尺寸=( )*L1=( ) 6100=2033mm1525mm,取=2000mm (2)初选基础底面设计埋深为 d=2.0md=2.0m 持 力 层 承 载 力 特 征 值 为kPaf k 95, 粘 性 土 的 9.0e0.85,故可查表得0.1,0 db ,则修正后的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的修正): kPadff mdaka 152)5.00.2(725.170.195)5.0( 因为 m =17.725kN/ 且总的长度 L=22.0+56.1=34.5m =9480 kN 所以,基础宽度 b=1.817mm 取 b=3.6m 设计 则 b=3.6m3.0m
4、,需再对 进行修正 因为=0,所以 =152K 四、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四、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 3 1、验算基底面积是否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1.1) 、对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96.550 KPa,查表 7.10 得 =1.0,=0 所以,=9.5+1.0 12.0 (8.7-0.5)=193.4KPa 又因为: P=116KPa 则基底附加压力: =P-d=116- 对非均质和各向异性地基中附加应力, 上硬下软情况: 查表 4.1 可知:=0.35 F=1.42 由 h=7.2-0.5=6.7m(上层受压缩土厚度) 查表 3.12 可知: 附加应力系数=0.99 则图中 M 点(从基底中
5、心沿中轴线至淤泥质土顶面) 的附加应力: 5 2、沉降验算 用规范方法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 (1)沉降计算见下表: 点 号 (m) (mm) _ (mm) 0 0 10 0 1 0 1 6.7 10 3.72 0.6282 4209 4209 0.015 63.135 2 12.2 10 6.78 0.4524 5519 1310 0.021 27.51 3 12.8 10 7.11 0.4394 5624 105 0.021 2.205 92.85 0.0237 由于 0.0237135.4mm (其中混凝土垫层厚度 40mm, 并暂时按20 底板筋直 径计算) 2.2 翼板受力筋计算 M=/
6、2=76.4/2=95KNm =2010.5 选用 818120 钢筋(实际面积) 分布钢筋配8250。 2.3、肋梁部分计算: 肋梁高度 h=1200mm,宽度为 450mm 主筋用 HRB400 级钢筋,箍筋用 HPB235 级钢筋,C25 混凝土 3、正截面强度验算 根据基础梁内力分析,由其弯矩图,对支座、跨中分 别按矩形、T 型截面进行正截面强验算 13 3.1 支座 A 对轴线支座处 (A 支座) , 由弯矩图可知,=550KNm (1)正截面强度验算 =11.9N/ =360 N/ =1200-50=1150mm =0.078 =1-=1-=0.081450mm, 腰 筋 按 构 造 选 取 216 钢 筋 (HRB335 级) ,另外,在受压区配纵向架立筋,按构 造配筋 222+225 14 3.2 支座 B 对轴线支座处 (B 支座) , 由弯矩图可知,=917KNm (1)正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