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目 录录 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 一、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分析 二、二、零件的工艺分零件的工艺分析析 三、毛坯设计三、毛坯设计 四、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四、选择加工方法,拟定工艺路线 五、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五、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 六六、切削用量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七、基本时间的确定七、基本时间的确定 八八、心得、心得 九九、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 术,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 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处理生产工艺问 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有关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工艺 规程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 作打好基础。 另外, 这次课程设计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次综合训 练和准备。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 应使学生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1)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和其他有关先修 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所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 的分析和解决某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的拟订 以及工件的定位、夹紧,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从而保证零件制 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2) 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 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包括设计计算、 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 (3)
3、能比较熟练的查阅和使用各种技术资料,如有关国家标准、 手册、图册、规范等。 (4)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一、一、零件的分析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的零件是连接零件,主要作用是固定作用 2、零件的形状 具体尺寸,公差如下图所示。 二、二、零件的工艺分零件的工艺分析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 HT20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 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 耐磨零件。 连接座共有两组加工表面,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述 如下: 1右端面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右端面;121 0 -0.04h7 的外圆, 粗糙度
4、为 3.2、6.3;外径为50、内径为40+0.016 -0 的小凸 台,粗糙度为 3.2,并带有倒角;32 的小凹槽,粗糙度为 25; 钻17.5 的中心孔,钻7 通孔。其工序采取先粗车-半精车- 精车。其中17.5、40 的孔或内圆直接在车床上做镗工就行。 2. 左端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左端面,125 0 -0.025外圆, 100+0.026 -0 内圆,倒角,钻通孔7,钻孔并攻丝。这一部份只 有端面有 6.3 的粗糙度要求, 100+0.026 -0 的内圆孔有 25 的粗糙 度要求。采用的工序可以是先粗车-半精车-精车。孔加工为钻孔 -扩钻-扩孔。 其具体过程如下表其具
5、体过程如下表: 加工表面 表面粗糙 度 公差/精度等 级 加工方法 右端面 无 IT11 以下 粗车-半精车-精车 121 0 -0.04h7 外圆 Ra3.2 IT8IT10 粗车-半精车-精车 小凸台内侧40 无 IT11 以下 粗镗-半精镗-精镗 小凸台端面 Ra25 IT11 以下 粗镗 17.5 中心孔 无 IT11 以下 钻孔-扩钻-精镗 右7 通孔 无 IT11 以下 钻通孔 32 的小凹槽 Ra25 IT11 以下 粗镗 左端面 Ra6.3 IT8IT10 粗车-半精车-精车 125 0 -0.025外圆 Ra6.3 IT8IT10 粗车-半精车-精车 100 +0.026 -
6、0 内 圆 Ra25 IT11 以下 粗镗 倒角 无 IT11 以下 粗车 左7 通孔 无 IT11 以下 钻通孔 M5-7H 螺纹孔 无 IT11 以下 钻孔并攻丝 三、毛坯设计三、毛坯设计 1、毛坯的选择 毛坯种类的选择决定与零件的实际作用,材料、形状 生产性质以及在生产中获得可能性, 毛坯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以下 几种:1、型材 2、锻造 3、铸造 4、焊接 5、其他毛坯。根据零 件的材料,推荐用型材或铸件,但从经济方面着想,如用型材中 的棒料,加工余量太大,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还增加机床, 刀具及能源等消耗,而铸件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和抗扭强度,冲 击韧性常用于大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工作零件。 该零件材料为 HT200,考虑到零件在工作时要有高的耐磨 性,所以选择铸铁铸造。依据设计要求 Q=5000 台/年,n=1 件/ 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和 废品率分别取 10%和 1%代入 公式得该工件的生产纲领 N=5000 5555 件/年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