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前言前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素质过低,并且社 会购买力承受不了那么多的企业正常发展,所以优胜劣汰,许多企业面临着 倒闭,这就出现一部分人,甚至是一大部分人出现了就业空缺,赋闲在家, 下岗的人数越多,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就越大。特别是我们河南,一个人口大 省,并且下岗人数的比例也是最大的,因此,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一、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一、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 河南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远超过需求,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严 重失衡。河南总人口增量在 1982 年达到了一个高峰,1987 年左右达到另一个 高峰。其中城市人口分别在 1981 年和 198
2、4 年出现大的增量。如果以 16 岁作 为劳动力开始要求参加工作的年龄,那么从 1998 年开始,劳动力供给不可避 免地进入高峰,并一直要持续到 2020 年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中国劳动适龄人口 1995 年为 8.07 亿人,2000 年为 8.5 亿人,2010 年为 9.70 亿人,2020 年将达到最高峰约 9.97 亿人,比 1995 年增加了近 2 亿人,约增长 23.5%。并且在河南这个地方,生活水平较低,受 教育的密度较小,这就出现了许多的待业人口。 1 1、下岗工人构成情况。、下岗工人构成情况。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平均有 3%-4%的职工从国企中分离出来;
3、同时, 集体企业也参照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下岗人员进一步扩大。1993-1999 年,中 国下岗人员数量从 300 万人猛增到 1174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40%。2000 年以来,虽然政府加大再就业保障力度,解决了部分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 但这部分人员数量依然较大,所以下岗失业人员已经成为中国失业大军的重 要组成部分。 2 2、下岗工人思想状况、下岗工人思想状况 (1)(1)对下岗原因的认识对下岗原因的认识 下岗工人对下岗原因的认识主要有三种:1、认为是国家政策造成的。在 过去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企业中的多数下岗青年认为,企业在经营状况较好的 情况下利润都上缴给了国家,企业不但没有积累,而且
4、还面临设备老化、离 退休人员增多等问题,现在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 场竞争,缺乏更新设备、购买技术的相应配套资金,这样企业只能是等死或 “九死一生”。认为国家把目前的一些困难转给了企业,企业又把困难转嫁 到下岗职工身上。2、认为是企业自身状况造成的。下岗工人比较集中地认为, 企业经营管理者开拓进取精神不够、生产经营决策不对路、管理水平不高等 因素导致企业每况愈下。有的企业领导不能知人善任,任人唯亲,对购销等 2 关键部门负责人管理不严;有的企业负责人挥霍浪费,中饱私囊,高于市场 价格购买原材料,致使产品价格偏高、产品滞消,使企业陷入困境。由于企 业领导的一些直接责任造成企业
5、困难,使职工下岗。持这种看法的下岗工人 占 35.4。3、认为个人自身能力水平较低也是下岗的原因之一。19.2的下 岗工人认为,他们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劳动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等方面 不如他人,也是下岗的重要因素。 (2)(2)下岗工人对所在企业的看法下岗工人对所在企业的看法 绝大多数下岗工人对所在企业表现出情绪上的不满、情感上的依恋和对 企业再度振兴寄予希望。他们感到自己曾为企业的发展付出过心血和汗水, 而今意想不到地被企业“遗弃”,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同时他们承认, 对企业的各方面情况都熟悉,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希望企业发展兴旺起来后 能回到原岗位。对于所在企业的发展,他们的看法是:1、现
6、在企业不死不活 已到了“非改不行”的地步。他们认为企业转换机制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问题,要真正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做到 权利与责任挂钩、风险与效益结合。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好,企业领导要 与职工一视同仁,也应下岗。2、对企业“怎样改,能否改好”持不乐观态度。 我们了解到有的困难企业在实现股份制改制的过程中,有的工人表示尽管自 己可以想办法筹集入股资金,但是对企业实行股份制后是否就一定会好起来 持怀疑的态度。有的工人说:“宁可下岗,也不入股。”3、认为只有靠政府 扶持,企业才能好转。持这种想法的下岗工人占绝大多数。 (3)(3)下岗以后的心态下岗以后的心态 接受调查的下岗工人多表现为这样几种心态。一是寄希望于企业能尽快 适应市场要求,再度振兴。他们认为,现在企业虽然困难,但还不必急于寻 找出路,等企业情况好转,就回到原岗位。二是“说不清是坏事还是好事”。 31的工人认为,尽管下岗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 发展,再就业定会得到解决。“现在发展机会较多,只要自身努力,说不准 情况还会比原来好。”三是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