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目录 第 1 章 A3-203.3 1.1 采区带区准备方式3 1.2 采煤方法3 1.3 急倾斜煤层巷道布置及空间关系4 第 2 章 A3-2055 2.1 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5 第 3 章 T2-1106 3.1 现代化矿井生产系统6 3.2 井巷掘进7 第 4 章 T2-1148 4.1 工作面液压支架结构及性能8 4.2 采场巷道矿山压力及控制9 第 5 章 T2-116.10 5.1 采煤机虚拟模拟操作实训.10 5.2 掘进机虚拟模拟操作实训.10 第 6 章 实训感悟11 2 第 1 章 A3-203 1.1 采区带区准备方式 (一)采区式准备 煤层群单层准备方式:因煤层间距
2、较大,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和大巷相连 的采区石门贯穿各煤层的采区。采区参数的确定是按照采区走向长度,上山的位 置,区段数目,采区车场形式,区段煤柱尺寸等。 采区多煤层联合准备方式:主要按煤层间距大小将煤层群分成若干组,每个 组内采用集中联合准备,而各个组由于组间距较大,则不采用联合准备。采区石 门贯穿若干组煤层。 (二)带区式准备 按带区准备巷道服务的范围不同,可有俩种基本形式:相邻分带的带区准备 与多分带的带区准备。相邻分带组成的带区,准备的特点是:由相邻俩个分带组 成一个采准系统,同采或不同采,合用一个带区煤仓。多分带组成的带区,其准 备方式的特点是将阶段或井田按地质构造等因素,划分为一定范
3、围的区域,在该 区域内布置多个分带,一般在 4-6 个或以上并组成一个统一的采准系统。 1.2 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包括区内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两部分。 (一)采煤系统 采煤巷道的掘进一般是超前于回采工作面工作进行的,它们之间在时间上的 配合以及在空间上的相互位置,称为采煤巷道的布置系统。 (二)运煤系统 运煤系统实际上就是把煤炭从采场内运出。并通过一些关联的巷道、井硐最 后运到地面的提升运输路线和手段。各种矿井开拓方式和不同的采煤方法都有其 独特和完善的运输方法。 (三)运料排矸系统 煤矿井下掘进、采煤等场所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一般都是从地面从副井经由 井底车场、大巷等运输的;而采煤工作面回收的材
4、料、设备和掘进工作面运出的 矸石又要由相反的方向运出地面,这就形成了运料矸石的运输系统。可见不同的 矿井不同的工作地点,运料排矸的路线也不相同。 (四)排水系统 3 为保证井下的安全生产,井下的自然涌水、工程废水等都要必须排出井外。由排 水沟、井底水仓、排水泵、排水管路等形成的系统,其作用就是储水,排水、防 止发生矿井水灾事故。 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是回采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沿走向方向推进;工作面长度较长,一般为 100150m,短的有 3040m,长的超过 200m。在回采工作面的上方和下方 沿走向分别布置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构成回采工作面和采区巷道之间的通风、
5、运输和行人的通道。 根据煤回采工艺不同, 每一循环的推进度一般为 0.61.2m。 通常在回风平巷内铺设轨道,用矿车或平板车运送材料和设备;运输平巷内用带 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或矿车运送煤炭。回风平巷和运输平巷采用单巷布置,也 有采用双巷布置的。 1.3 急倾斜煤层巷道布置及空间关系 开采急倾斜煤层群的矿井,一般采用多水平、集中运输大巷、采区石门开 拓方式。采区石门的间距约 400600m,随着生产集中化的要求,采区石门间距有 加大的趋势。采区石门贯穿煤层后,就可布置采区巷道,有两种布置方式。 单层布置: 煤层间距较大时,各煤层分别布置采区巷道,形成各自独立 的运输、通风系统。采区三条上山眼多
6、布置在煤层中,分别用作运煤、运料和行 人、通风。采区煤仓穿过底板与采区石门连通,煤在石门中装车外运。 联合布置:煤层间距较小时,把几层煤联合起来布置采区巷道。一般几层 煤共用一套上山眼和平巷。这些共用巷道布置在煤组最下面的煤层中,用区段石 门将上部煤层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采区生产系统。 4 第 2 章 A3-205 2.1 井田开拓及井底车场 在井田沿走向中央,沿煤层倾斜方向向下开掘主斜井 1 和副斜井 2,两 井均在煤层之中,且两井中间留 30m40m 煤柱。为了掘进通风方便和沟通两井筒 间的联系,每隔一段距离开掘联络巷 8 将两井筒贯通。井筒掘到第一阶段下部时, 开掘第一阶段下部车场。 从下部车场向井筒两侧开掘第一阶段运输平巷4和副巷5。 为了掘进方便,4、5 之间每隔一定距离掘联络巷沟通。4、5 之间阶段煤柱根据有 关规定留设。与此同时,在第一阶段上部开甩车场向井筒两侧开掘第一阶段回风 巷 6。在井田沿走向边界处沿倾斜方向掘开切眼 7 将 5、6 沟通,并在开切眼内布 置采煤工作面开采。 井底车场指在矿井的某一水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