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程 设 计 2012 年 7 月 18 日 课 程 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 题 目 长 47 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 院 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 地震资料工作站解释课程设计 题目 长 47 井区扶余油层顶界面构造解释 专业 姓名 学号 主要内容: 1. 工区区域地质概况; 2. 井工区、地震工区建立; 3. 地震数据、测井曲线、地质分层加载; 4.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5. 地震地质层位解释(T2) ; 6. 断层解释;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件,掌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工区 区域地质概况,全面掌
2、握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本流程,能够应用 landmark 解释 软件进行基本操作,能够进行层位、断层解释。 主要参考资料: 1 宋延杰,胡玉双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R,大庆石油学院,2005 2 张明学,胡玉双层序地层学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王秀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4 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地质特征研究R.大庆石油学院,1991 完成期限: 2012.7.92012.7.18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2 年 7 月 18 日 I 目目 录录 第第 1 1 章章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 1 1 1.1 实验区位置及勘探概况. 1
3、1.2 松辽盆地地层特征. 1 第第 2 2 章章 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地震资料、井数据加载 6 6 2.1 启动 LandMark 6 2.2 建立投影系统 6 2.3 建立 OpenWorks 数据库. 6 2.4 加载钻井数据 6 第第 3 3 章章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1111 3.1 制作合成地震的任务及原理 11 3.2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步骤 11 3.3 实验感想 16 第第 4 4 章章 层位解释层位解释 1717 4.1 解释层位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17 4.2 建立连井剖面. 17 4.3 层位追踪解释. 19 4.4 实验感想 20 第第 5 5 章章 断层
4、解释断层解释 2121 5.1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 21 5.2 断层组合的一般规律 21 5.3 解释断层的步骤及方法. 21 5.4 断裂特征 23 5.5 实验感想 2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 25 5 1 第 1 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实验区位置及勘探概况 肇源南地区处于松辽盆地东南部黑龙江省肇源县境内,跨越一级构造单元中 央坳陷区和东南隆起区,横跨二级构造单元三肇凹陷、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 带(图 1.1),区内实现三维地震满覆盖,工区面积 547km 2。目前肇源南地区主要开 发层位为泉三四段扶余油层,已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区集中分布在西部裕民鼻状 构造和东部薄荷台鼻
5、状构造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内,区内已钻探井、评价井 125 口, 其中获工业油气流井 49 口、低产油气流井 16 口,展示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 潜力; 本次地震解释实验工区为肇源南东南部的长 47 井区(图 1.1), 面积约 30km 2。 图 1.1 实验区地理位置 1.2 松辽盆地地层特征 1.2.1 盆地构造-地层充填关系 松辽盆地地层系指变质岩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组合,底界绝对年龄为 2 135Ma。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地震反射构造特点,可将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为 五个基本构造单元层(图 1.2) : 深部构造单元层是夹于 T5和 T4反射界面之间的地层。 T5波组为中生代沉积或
6、 火山岩与基底的区域不整合面,在全区普遍存在削截或上超的接触关系。T4波组 在全区普遍呈现为不整合接触。在 T4 之上,具不同时代的地层,如登一段、泉一 段和泉三段,分别由盆地东部向西部逐渐超覆于营城组地层之上,即在盆地内呈 明显的上超、削截等地层接触关系。深部构造单元层处于松辽盆地伸展的初期阶 段,由 30 多个相互分割的断陷式盆地组成。在这些分割的盆地中充填了基性、中 性、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与基底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深部 构造单元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等三套地层,总厚约 3000 米左右,个 别断陷盆地中可达 5000 米。 下部构造单元层(T4T2)由白垩系登娄库组和泉头组地层组成。登娄库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