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吉安市科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设计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科技馆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经济、 科技、社会和综合国力的标志。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 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技成就及其作用,培养公共科技兴趣,满足公共的 科技需求,提高公共的科技素养,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之所以选研科技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题, 是因其在城市整体空间体系中的 重要作用而影响整个城市的设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锻炼学生对于大型建
2、筑 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流线组织以及对复杂多变地形的有效 利用,有效地将课堂知识与现实工作进行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为 即将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和进行必要的热身及适应。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 近十来年科技不不断发展, 经济的腾飞带来了科技博物馆的侧重点逐渐向教 育方向发展,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代科技馆开始兴起,尤为在一些 发达国家。现代科技馆的新建频率较高,同时期来展馆的参观者人数之多也是前 所未有的,以鼓励公众参与的现代科技馆成为当代展览型建筑的热点。另外,由 于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更新构建了信息时代的媒介文化,博物馆的
3、设 计更加现代化、开放化、互动化是必然趋势。 我国1999年制定的中国科协系统所属的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试行)中对 科技馆的性质是这么说的: “科技馆是政府兴办的科普教育机构, 是我国实施 “科 教兴国”战略约重要基砂设施,是我国科普事业约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类型 的博物馆一样, 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 。 国内对科技馆的概念比较模糊,很长时间就是把他作为科普教育、科技培训、学 2 术交流、科技成果展示等集为一体的场所。1985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南昌 召开的“中国科协系统科技馆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将科技馆定义为“是把展教 演示和科技培训、咨询服务、国
4、内外学术交流、科技联谊,以及必要的生活服务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批多功能、 综合性的活动场所,是其他部门不能替代的社会综 合性科技文化教育施。”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馆大量兴起,与之 传统的博物馆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科技馆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博物馆的概念。 建国以来我国博物馆数量急剧增加,大部分博物馆仍属于传统型的博物馆, 主要以静态陈列方式为主,参观者多以专业人士,那么作为力图以启发式的和趣 味性的表现方式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的教育设施,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理想的。 目前我国多数科技馆设施不全、规模小、设施落后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同其 他文化休闲设施相比,科技馆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普
5、遍较低,我国科技馆 要成为像西方发达国家成文大众文化休闲教育的场所,必须提高其群体形象,联 合发展,共同提高。 三 、本课题研究内容: 1.科技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计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 科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一个具有更明显的城市特征的建筑, 整体设计的 原则能保证新的建设正确合理地融入基地,并提高环境的效益,整合所在地段环 境现存的问题,而不是独善其身。 (2)以功能流线为分析基础 科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是不仅有具体的建筑使用功能内容, 还包括寓教于 乐、城市空间组织、交通、市民活动的功能,这些空间的确定都依赖系统全面的 城市、建筑功能流线分析。 (3)以寓教于乐为设计核心 科技馆
6、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主人是青少年。 科技馆要明确首先为青少年的设 计思想,因此,“寓教于乐”便不言而喻了,让科技馆充满快乐,是科技馆的生 命力所在。 3 2. 科技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设计方法 (1) 科技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与城市的界面设计 建筑边界的外形和性质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是设计的焦点所在。 科 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界面设计包括建筑的城市边界和建筑内部与公共开放 空间之间的边界, 而建筑与公共开放空间之间的边界是形成统一的城市场所的关 键。 (2) 科技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展示空间设计 科技馆展示空间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展品为主的展示空间、以主题展区为主 的展示空间。 展品为主的展示空间是以展品为核心进行展示空间设计的, 这类空间的划分 模式以展品为前提,首要的是明确为什么样的展品服务,也可以由空间尺度来确 定展品的数量。展品为主的展示空间里每一个展品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展品之间 没有明显的联系。每一个展品都有它自身的原理。观众可以通过每个展品了解展 品赋予的科学原理。 主题展区为主的展示空间,每个展区都有一个主题,展示的选择、形式、内 容都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