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本 科科 生生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设计)文(设计)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和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中文题目: 论在当代中国如何实现媒体监督和司法独立良性互动 Title: How to Protect and Improve Independence of Judiciary under Supervision of Media 一、 论文背景 媒体监督,又称舆论监督,是现在社会公民基本权利言论自由的延伸, 具体是指“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 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1” 。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的
2、行使独立不受外界其他权力的干扰, 是现代法治社会 的重要原则之一。 孟德斯鸠曾说,权力不受到有效制约必将走向滥用,因此在我国,无论什么 性质的权力都有必要受到媒体舆论的监督,以保证该项权力的妥当使用。然而, 司法权不同于立法权和行政权, 其本质是一种判断权, 极易受到外界力量的干扰, 因此在制度设计时极力倡导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有共同的基础追求即司法公正。当媒体监督恰当,司法 公正将得到保证。而媒体监督超出一定界限将侵害司法独立,有害司法公正,可 见两者间存在着矛盾冲突需要协调规制。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在新闻媒体合理监 督下保障司法独立就成为本文研究的课题。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一) 媒体监督的性质 媒体监督又称舆论监督、新闻监督,从广义上说,是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 依法享有的言论、出版和新闻自由,即公民权之一;从狭义上讲,是新闻传媒和 新闻工作者依法享有的言论、出版和新闻自由,即新闻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 1 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N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0-6 权利。 2也有观点侧重强调新闻监督的主要内容,认为新闻监督是指宪法规定的 新闻媒体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享有的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3。 关于媒体监督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媒体监督是一种权力 4。这种 观点主要针对我国的媒体监督。 如夏勇在 1999 年 4 月 10 日语北京大
4、学法学院召 开的“传媒与司法研讨会”的发言上发表的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媒体多以官办 为主,与其说是民权延伸,不如说是行政权力的扩张” 。第二,媒体监督是一种 权利。该观点属于主流观点,依据在于宪法保护公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力,保 护公民的表达自由作为其基本权利,而新闻从业者身为公民也天然拥有该权利,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针对公权力行使的监督。第三,媒体监督是媒体的一项社会功 能,即对司法的作用。 5 (二) 司法独立的概念、意义 司法独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是指法院整体的独立,独立于立法、 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其次是指法官个人独立,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独 立于其同事和上级,只受法律和良
5、心的约束。此外国外有学者认为司法独立还包 括法官职业共同体的独立,如享有一定的职业特权。6 司法权要实现独立有其内在原因。首先,司法权本质是判断权,极易受到外 界干扰。其次,有学者还认为7,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产生需要司法独立。市 民权利受到国家行政权力侵害时, 司法权作为中立的权利必须独立于国家权力才 能实现司法公正。最后,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 (三)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之间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紧张的关系, 其矛盾的产生有深 刻的原因。 首先,司法独立和媒体监督本身的特征导致二者存在矛盾。卞建林先生认为 两者产生矛盾是由于两者本质特征、要求的不同导致的。媒
6、体监督的根据在于新 2 王艳.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P20 3 潘舒雨.从舆论监督与民意裁决看司法公信力对许霆案的理性反思.J法制与社会 2009,6 4 可参见刘武俊登载于 1999.4.16 南方周末报的以权力约束权力一文 5 王渊. 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法理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81,P128 6 孙笑侠 夏立安. 法理学导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P210 7 参见王渊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法理分析 闻本身要秉持的各项原则:新闻的自由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以及及时性原则。这 些原则都对司法独立存在着天然的侵犯性。8 其次,正如潘舒雨在从舆论监督与民意裁决看司法公信力一文中写道, 法官的独立判案以法律为依据,媒体监督以道德为准绳。所以,道德与法律之间 的矛盾就表现在司法与媒体之间的矛盾。 再次,司法与媒体自身的职业差异、制度设计上的产生的矛盾。媒体在报道 司法案件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民众的情绪倾向、主导政治力量的 偏好、迎合公众需要的自身要求。而司法审判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