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本科毕业毕业设计设计(论文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题 目 全站仪配合 RTK 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 学 院 名 称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班 级 测绘工程 2001-2 班 填表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日 设计(论文) 题目 全站仪配合 RTK 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研究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程实际 科研项目 实验室建设 理论研究 其它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设计图纸所表示的建筑物轮廓活着特征点往往是以角点坐标的形 式表达的,测量放样就是要在待建的场地上确定设计坐标相对应的位 置,并用标桩表示出来。 测设点和高程是分开进行的。 目前常用的传统的点位放样方法有直
2、 接放样方法和归化法放样。其中直接放样方法有坐标法放样、距离交 会法、角度交会法、自由设站定位法。而坐标法放样也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常用的极坐标法,也就是采用经纬仪+测距仪或全站仪来放样; 另一种是直接采用 GPS RTK 的方法放样。 高程放样方法有水准仪放样 法,全站仪无仪器高法,GPS RTK 法。对于工程精度要求稍低的,可 用钢卷尺直接丈量或用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 目前常用的放样方法很简单, 并成功的解决了很多工程问题, 完成 了数不清的工程项目,但随着测绘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对建设工程 高质量的要求,他们的缺点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阶段的工程施工放样,由于要
3、用到钢尺丈量水平距离, 对于距离较长或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放样工作则显得困难重重。对 于有圆曲线或缓和曲线的工程施工放样则更加复杂,其测设大多采用 偏角法或切线支距法,这些方法不仅有很多的内业计算,而且很容易 产生累计误差,放样的精度不高,放样速度较慢。 (2)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无需做任何放样数据的计算,放样的 工序简化了,放样的精度提高了,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但是由于工 地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例如:堆料、不通视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劳 动效率, 而且放样一个设计点往往需要来回多次移动目标, 须23 人 参加操作。 (3) RTK技术的出现使施工放样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不但克服了 传统放样法和坐
4、标放样法的缺点,而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 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但是,由于GPS测量适用于视野 开阔、障碍物较少的新区建设。 RTK技术克服了传统放样法和坐标放样法的缺点,并且具有观测 时间短,精度高、无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特别适合道 路等大批量设计点位的放样工作,尤其是道路边桩、征地范围线等放 样。不需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从而减少了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密度, 节约经费,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在对天通视困难的特 殊地区,RTK 失锁较严重,放样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作业时一般 用RTK 施测较为宽阔地带的放样点,而在RTK 失锁较严重和放样精 度效果不理想区,
5、 用全站仪施测放样点。 这样既避免了RTK 测量所发 生的特殊地区精度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又避免了常规的全站仪放样 的低效,使得两种仪器在实际测量中相得益彰,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 率。 二、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再给出本文的主要研究 内容和论文结构。 (2)介绍全站仪放样、GPS-RTK 放样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处理。 (3)详细介绍全站仪配合 RTK 放样方法应用。 (4)总结本文研究内容,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继续深入研 究的工作。 施工放样技术 概述概述 绪论 SAR 概述 全站仪技术原理 RTK 技术原理 SAR 概述 理论基础 课题目的及意
6、义 SAR 概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全站仪配合 RTK 技术概述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SAR 概述 实例分析 SAR 概述 结论展望 SAR 概述 展望 技术应用分析 关键技术 误差分析 结论 三、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在传统的工程放样方法中, 必须求出设计图中的放样点或线相对 于控制网或原有建筑的相互关系,即求出其间的角度及间距和高程, 这些数据称为放样数据。然后按照放样数据利用传统光学经纬仪、皮 尺、钢尺、水准仪等工具测设出点位和高程。通常,测设点和高程是 分开进行的。测设点位的常用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 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高程放样最常用的是几何水准测量,对于工 程精度要求稍低的,可用钢卷尺直接丈量或用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 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仪器及工具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促使 工程施工放样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可以根据需要 采用不同的放样方式,几种方法亦可以结合使用。 对于全站仪配合RTK技术,虽然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该 研究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