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题 目:CA6140 车床后托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2006 年 04 月 12 日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CA6140 车床后托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此研 究查阅的大量的资料,首先明白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就是用切削的方法改变毛 坯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质成为具有所需要的一定精度、粗糙度 等的零件。 为了能具体确切的说明工艺过程,使工件能按照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加工 出来,就得制定复杂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来作为生产的指导性技
2、术文件,学 习研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就是本课题研究目的。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 是指挥现场生产的根据。 对于 CA6140 车床后托架大批量生产,要求在给定的生产条件下,明确生产调度、技术准 备、器材配置等安排。为该工件具体的每步工序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并且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要求此工艺过程最经济合理。 工艺规程是进行组织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的文件。 在工艺规程付诸实现的过程中,根据实践结果,便于总结和积累生产 经验。 同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夹具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靠地保证了工件 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减轻了劳动的强度。夹具的设计过程中,应 深入生产实际(对
3、工件的图纸、工艺文件、生产纲领等分析) ,进行调查研究, 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制订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从国内外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水平来看发展较迅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 加工工艺技术。 如制造自动化: 在形式方面, 制造自动化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代替或辅助人的脑力劳动;制造系统中人、机及整个系统 的协调、管理、控制和优化。在功能方面,制造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或 脑力劳动仅仅是制造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的一部分。 制造自动化的功能目标是 多方面的,已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在范围方面,制造自动化不仅涉及到具体 生产制造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生命周期所有过程。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
4、势 采用模拟技术,优化工艺设计 成形、改性与加工是机械制造工艺的主要工序,是将原材料(主要是金属 材料)制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过程。这些工艺过程特别是热加工过程是极 其复杂的高温、动态、瞬时过程,其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冶金变 化,这些变化不仅不能直接观察,间接测试也十分困难,因而多年来,热加工 工艺设计只能凭“经验”。近年来,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试技术形成的热 加工工艺模拟及优化设计技术风靡全球,成为热加工各个学科最为热门的研究 热点和跨世纪的技术前沿。 成形精度向近无余量方向发展 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机械制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属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 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和轧材下
5、料五类方法。随着毛坯精密成形工艺的发 展, 零件成形的形状尺寸精度正从近净成形向净成形即近无余量成形方向发展。 “毛坯”与“零件”的界限越来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后,已接近或达到零件的 最终形状和尺寸,磨削后即可装配。 成形质量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 毛坯和零件成形质量高低的一另一指标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 由于热加工过程十分复杂,因素多变,所以很难避免缺陷的产生。近年来热加 工界提出了“向近无“缺陷”方向发展”的目标,这个“缺陷”是指不致引起 早期失效的临界缺陷概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用先进工艺,净化熔融金属 薄板,增大合金组织的致密度,为得到健全的铸件、锻件奠定基础;采用模拟 技术,
6、优化工艺设计,实现一次成形及试模成功;加强工艺过程监控及无损检 测,及时发现超标零件;通过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评估,确定临界缺陷量 值等。 机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发展 超精密加工技术目前已进入纳米加工时代,加工精度达 0.025m,表 面粗糙度达 0.0045m。精切削加工技术由目前的红处波段向加工可见光波段 或不可见紫外线和 X 射线波段趋近;超精加工机床向多功能模块化方向发展; 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属扩大到非金属。 目前起高速切削铝合金的切削已超过 1600m/min;铸铁为 1500m/min; 超高速切削已成为解决一些难加工材料加工问题的一条途径。 采用新型能源及复合加工 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分子束、等离子体、微波、超声波、电液、 电磁、高压水射流等新型能源或能源载体的引入,形成了多咱崭新的特种加工 及高密度能切割、焊接、熔炼、锻压、热处理、表面保护等加工工艺或复合工 艺。其中以多种形式的激光加工发展最为迅速。 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与工艺设备相结合,形成了从单机到系 统,从刚性到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