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实习目的一、实习目的 1.通过毕业实习学习施工生产技术知识,掌握各种工种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扩大感性认识,增强本专业的实践能力。 2.与现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相结合,参加必要的专业劳动,增强劳动观念 3.深入现场,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学好后续课 程,做好毕业设计,适应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熟悉。 4.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以及各工种基本流程与劳动力 组织调配安排的基本方法。 二、工程简介二、工程简介 理达文华广场,以 28 层近百米的建筑高度,简洁的体块穿插组合的立体面设计, 成为新区核心标志性建筑之一。负一层为停车场,地上三层为商场
2、,其余各层为公寓 式酒店。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7 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 设计使用年限:50 年 本工程设计标高 0.000m 相当于黄海高程 95.600m 三、实习内容三、实习内容 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 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 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 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 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
3、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 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 形,框架除了负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墙拉回来的附加水平 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 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布置除应符合其各自的相关规则外,其框架和剪力墙 的布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 接。抗震设计时,两主
4、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 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 1/4。 (2)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 原则布置: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 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 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 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 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剪力墙的布置宜
5、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 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 8m。每段剪力 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 40%。 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 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 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 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
6、应考虑楼盖平面变 形的影响。 (3)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 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 L 形、T 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 和抗扭能力。 (4) 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 求 : 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相关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 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 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5)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当 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 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 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特点 在框架结构中加设适量的剪力墙,二者通过楼盖协同工作,以满足建筑物的抗侧 要求,从而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中局部增加剪力墙可以在对建筑物的 使用功能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都有明显提高,所以这种结 构体系兼有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一种适用性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