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矿工程专业 生产实习报告 第一章 实习矿井概况 1. 井田位置及交井田位置及交通 XX 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行政区划隶属乌海市海南区。乌海至公 乌素矿区的海拉铁路支线、丹拉(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和海勃湾区至公乌素 矿区的公路均呈南北纵向沿井田中部通过。 1、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井田东西两侧分别为桌子山及岗德尔山,井田内多系残丘、孤山、古砾山地 形,局部地段有风积沙,地形起伏不大,海拔标高一般在+1250m+1350m 之间。 (2)水 系 井田内沟谷均为季节性沟谷,平时无水。北界流水汇入察汉苏德沟,南界流 水汇入阿不且亥沟,最终汇入黄河。 (3)气 象 本地区属大陆性半沙漠干燥
2、气候 。 (4)地震情况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2、矿井外部建设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丹东拉萨高速公路和海勃湾区至公乌素矿区的公路均从井田中部通过。 从 包兰线海勃湾车站接轨的海拉支线呈南北向纵贯井田中部,在与 XX 井田北部相 邻的平沟煤矿西部边界预留有车站位置。 (2)电源条件 根据 XX 矿井实际建设的 35KV 变电站情况,XX 矿井的二回 35kV 电源一回引 自的 XX110/35/10kV 变电站,一回引自海南地区 110/35/10kV 变电站。 (3)水源条件 根据可研报告核准的水源条件, 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可直接取用平沟煤矿
3、井下矿泉水,矿井水源可靠。 3、地质特征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被数条近东西向断层所切割, 区内构造以断层为主。 根据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2007 年 7 月编制的 XX 煤矿 901 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901 首采区共发现断层 56 条,其中保留原有 勘探报告发现的 2 条,新发现断层 54 条。可靠断层 49 条,较可靠断层 7 条;落 差20m 的断层 2 条, 10m 落差20m 的断层 5 条, 5m 落差10m 的断层 30 条,落差5m 的断层 15 条。 4、地层 井田内大面积被第四系地层覆盖, 井田地层由老至新有: 奥陶系下统桌子山组(O12)
4、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2t) ,二叠系(P)下统山西 组(P1s) 、下石盒子组(P1x)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及石千峰组、第 四系(Q) 。 5、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 :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主要可采煤层:9-2、10、16-1、16-2 四层。 6、煤质 井田内各主要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变质程度有逐渐加深的趋势。 煤种均为强粘 结性的优质炼焦煤,其中 9 煤的煤种属 1/3 焦煤,16 煤的煤种属肥煤和焦煤, 且焦煤主要分布在 F34 和 F59 断层之间。 7、水文地质 根据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2012 年 2 月编制的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 公司 XX 煤矿奥灰水文地质
5、补充勘探报告及其附图 ,9、16 煤层带压开采威胁 严重, 奥灰水的富水性分布不均一, 存在导水陷落柱, 以后的防治水工程量较大, 难度较高,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属于极复杂类型。 8、矿井涌水量: 9 号煤正常涌水量为 360.0m3/h,最大涌水量为 468.0m3/h;16 号煤正常涌 水量为 860.0m3/h,最大涌水量为 1118.0m3/h。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1140 m3/h, 矿井最大涌水量为 1482 m3/h。 9、井田境界与储量 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矿划字【2005】014 号文划定了矿区范围,由 24 个拐 点圈定。井田东西宽约 4.5km,南北长约 9.5km,面积 38
6、.57km2。 本次设计确定 XX 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1.50Mt/a。 第二章 矿井的工业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的工业储量为 246.64Mt,生产能力为 1.50Mt/a。 TZ/KA 式中:T矿井服务年限,a; Z矿井可采储量,Mt; K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 1.3; A矿井设计生产能力,Mt/a。 T110.51 (1.41.50)52.6a。 经计算,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 52.6a。 第三章 矿井开拓 1、矿井开拓方式 1、工作面长度 结合本矿井下开采技术条件,综采工作面长度为 200m。 2、工作面采高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显示, 9-2 煤层平均厚度 4.3m 左右,设计确定综采工作 面最大采高为 4.3m。 3、工作面推进长度 设计根据工作面长度,设计生产能力及采区的合理划分,确定综采工作面连 续推进长度 1000m/a 左右。 工作面回采工艺: 工作面端头采用斜切进刀方式,故采用依次顺序移架的及时支护方式。 工作面主要作业工序为: 1 采煤机由机头斜切进刀移端头支架和过渡支架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