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 1 章 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 依据 第 1. 1 节 设计理念 教学建筑作为 学 校教育最为重要的硬件设施之一 ,其设计理念和功能对 学 校建设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 ,如何设计教学建筑才能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跟上时代的步伐 ,成为目前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并且 ,建筑离不开环境的制约 ,在校园教学楼的建筑设计中 ,必须考虑整体校园环境对它的要求和影响。所以 ,其总体布局、建筑造型 ,空间组织、流线安排 ,甚至设备安装、家具布置、细节处理 ,都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习惯与意愿 ,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因此,我所设计的教学楼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 1,安全。建筑的安全措施必须做到最好,
2、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来做,不能有一点将就。 2,舒适。尽量营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于个人的学习生活也会起到感染的作用。 3,经济。尽量降低费用,经济适用。 4,紧凑。建筑之间做到紧凑合理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本着 “ 安全, 舒适,经济,紧凑美观 ” 的原则,在满足设计任务书 的 前提下,完成了建筑设计这一环节,合理的选择框架,并为以后的结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 1. 2 节 工程概况 本教学楼 一层 建筑面积是 17.8 60.4 1075.12 m2 根据设计资料的规划要求,本教学楼 建筑要求的主要功能有: 保安 室,大教室,小教室, 自习教室 等。 设计标高:室内外高差: 450mm。
3、 墙身做法:墙身采用 250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内粉刷为混合沙浆浆底,纸筋抹灰面,厚 20mm, 内墙涮两度涂料 ,外墙贴砖。 楼面做法:楼面(大理石楼面), 100厚现浇钢筋砼楼板, 20厚板底抹灰。 2 屋面做法(上人屋面): 见建筑设计部分。 门窗做法:塑钢窗和木门。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建筑场地的地质钻孔资料如下表: 表 1.1 地质资料 岩土名称 土层厚度( m) 层底高程( m) 承载力特征值aka( Kpa) 杂填土 0.5 -0.5 80 粘土 1.3 -1.8 280 场地土的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为 0.30s,勘测时间,勘测范围内未见地下水。 地震烈度: 7度,设计
4、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g, 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三级。 基本风压: 0 =0.35KN/m2 基本 雪压: 0.3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B类。 上人屋面活荷为 2.0KN/m2,走廊、楼梯活荷载为 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 2.0KN/ KN/m2。 第 1. 3 节 设计依据 (1)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教学楼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教学楼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 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4) 设计过程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相关教材 (5) 设计所需有关数据依据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5、相关教材所提供数据 3 第 2 章 建筑设计 第 2. 1 节 平面设计 该建筑物总长度为 60.4m,总宽度为 17.8m,共五层,总建筑面积为 5375.6m2,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 框架 结构。 2.1.1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 房间面积的大小,主要由房间内部活动的特点,使用人数的多少以及设备的因素决定的,本建筑物为教学楼,主要使用房间为教室,各主要房间的具体设置在下表一一列出,如下表: 表 2.1 房间设置表 序号 房间名称 数量 单个面积 1 大教室 49 64.8 2 小教室 6 43.2 3 教师休息室 4 43.2 4 自习教室 2 43.2 5 保安室 1 21.6 6 洗手间 5 43.2 2.1.2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房间平面中门的最小宽度是由通过人流多少和搬进房间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的,如果室 内人数多于 50人,或房间面积大于 60 m2时,按照防火要求至少要设两个门,分别设在两端,以保证安全疏散,在进出人流频繁的地方,应使用弹簧门。 教室设置两扇 900 宽的门,门扇开向室外。为了在发生危险时便于疏散,正面大门采用两扇宽为 1.8m 的双扇门,走廊两端的采用 0.75m的双扇门,均向外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