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 定 稿 ) 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探索 王成香 内容摘要 :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语文学科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学科有人文性内涵,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怀学生内在的情感,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因为如此,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了教育界关注的课题。赏识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指教师能从各方面去认识到学生的才能并加以重视和培养,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 关键 词 :小学 语文 赏识教育 探索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
2、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在赏识教育理论中含义为:它是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赏识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种凡是发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欣赏的心态。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心态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一套教育理念。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无论是什么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一 、 赏识与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基本特征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赏识教育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南京 )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提出并广泛传播,周弘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批 2 评会伤学生的自尊
3、心,进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 “寻找闪光点”、“赏识激励”、“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本特征。“寻找闪光点”要求老师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善于用显微镜发现和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善于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闪光点;“赏识激励”是教师能够及时把孩子的闪光点和积极的信息通过不同方式传达给孩子,使孩子受到鼓舞和激励,从 而调动孩子自主成长的内驱力;“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追寻的目标,而自信又是一个人愉悦和成功的源泉。“寻找闪光点”、“赏识激励”、“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的三步曲,三步曲的结果是促 进孩子走向成功。 (二)赏识教育的功能 ( 1)激励功能 从心理学上分析,动
4、机理论在中小学生学习中占主要地位。从动机理论学分析,赏识教育具有鲜明的激励功能。此外,因为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的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称赞和注意,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又容易造 成自卑的心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害怕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不敢大胆地参加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没有精力和积极的欲望去主动学习,学生的本性受到压抑没有得到充分的自然表现,因此学生没有精力和积极的欲望去主动学习。因此,教师通过赏识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赞许中逐渐形成肯定的自我赏识,增强成就动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区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 ( 2)导向功能 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心、荣誉感和上进心,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若能以表扬为主,在肯定他们的长处的同 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就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追求观,懂得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