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毕业设计-管道检测机器人

    • 资源ID:1388496       资源大小:577.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毕业设计-管道检测机器人

    1、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第 1 页 共 35 页 1 引言 管道运输是当今五大运输方式之一,已成为油气能源运输工具。目前,世界上石油天然气管道总长约 200 万 km,我国长距离输送管道总长度约 2 万 km。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管道 (管径 1118mm)全长 4167km,其主管道投资 384 亿元,主管线和城市管网投资将突破 1000 亿元。 世界上约有 50%的长距离运输管道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这些管道大都埋在地下、海底。由于内外介质的腐蚀、重压、地形沉降、塌陷等原因,管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伤。在世界管道运输史上,由于管道泄漏而发生的恶性事 故触目惊心。据不

    2、完全统计,截至 1990 年,国内输油管道共发生大小事故 628 次。 1986 到 2b00 年期间美国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 1184 起,造成 55 人死亡、 210 人受伤,损失约 2. 5 亿美元。因此,研究管道无损检测自动化技术,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加强在建和在役运输管道的检测和监测,对提高管线运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1 管道涂层检测装置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1.1 管道涂层检测装置的发展 管内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沿管道自动行走 ,携有一种或多种传感器件和作业机构 ,在遥控操纵或计算机控制下能在极其恶劣的 环境中进行一系列管道作业的机电仪一体化系统 .对较长距离管道的

    3、直接检测、清理技术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50 年代美、英、法、德、日等国 ,受当时的技术水平的限制 ,主要成果是无动力的管内检测清理设备 PIG,此类设备依靠首尾两端管内流体的压力差产生驱动力 ,随着管内流体的流动向前移动 ,并可携带多种传感器 .由于 PIG 本身没有行走能力 ,其移动速度、检测区域均不易控制 ,所以不能算作管内机器人 .图 1 所示为一种典型的管内检测 PIG5. 这种 PIG 的两端各安装一个聚氨脂密封碗 ,后部密封碗内侧环向排列的伞状探头与管壁相接触 ,测量半 径方面的变形 ,并与行走距离仪的旋转联动 ,以便使装在 PIG 内部的记录仪记录数据 .它具有沿管线全程测量内径

    4、,识别弯头部位 ,测量凹陷等变形部位及管圆度的功能 ,并可以把测量结果和检测位置一起记录下来 . 70 年代以来 ,石油、化工、天然气及核工业的发展为管道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而机器人学、计算机、传感器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也为管内和管外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日、美、英、法、德等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其中日本从事管道机器人研究的人员最多 ,成果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第 2 页 共 35 页 也最多 。 图 1 管内检测典型 PIG 样机 在已实现的管内作业机器人中 ,按照其行动方式可分为轮式、履带式、振式、蠕动式等几类: (1) 轮式管内机器人

    5、 由于轮式驱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 ,容易实现 ,行走效率高等特点 ,对此类机器人的研究比较多 .机器人在管内的运动 ,有直进式的 (即机器人在管内平动 )也有螺旋运动式的(即机器人在管内一边向前运动 ,一边绕管道轴线转动 );轮的布置有平面的 ,也有空间的 .一般认为 ,平面结构的机器人结构简单 ,动作灵活 ,但刚性、稳定性较差 ,而空间多轮支撑结构的机器人稳定性、刚性较好 ,但对弯管和支岔管的通过性不佳 .轮式载体的主要缺点是牵引力的提高受到封闭力的限制 .图 2 所示为日本的 M.Miura 等研制的轮式螺旋推进管内移动机器人。 (2) 履带式管内机器人 履带式载体附着性能好 ,越障能力强 ,并能输出较大的牵引力 .为使管内机器人在油污、泥泞、障碍等恶劣条件下达到良好的行走状态 ,人们又研制了履带式管内机器人 .但由于结构复杂 ,不易小型化 ,转向性能不如轮式载体等原因 ,此类机器人应用较少 .图 2所示为日本学者佐佐木利夫等研制的履带式管内移动机器人 13,其 驱动轮可变角度以适应管径的变化 ,可通过圆弧过渡的 90 度弯管 .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设计-管道检测机器人)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