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 矿区概况 1 地理位置 青东井田位于安徽省濉溪县李小庙至大刘家一带,东北距淮北市约为 45km,行政区划隶属濉溪县,地理坐标 :东经 116 25 45 116 34 45,北纬 3336 30 33 40 30。井田范围:东以大刘家断层为界,西止 F9 断层,南以石炭系太原组一灰隐伏露头为界,北至 F19 断层和 32 煤层 -1200m 水平投影线。东西长约 13km,南北宽 3.5 6.5km,面积约 54.14km2。 其中重点勘查区(即东区)范围:东起大刘家断层, 西至 F6、 F32 断层;南以石炭系太原组一灰隐伏露头为界,北
2、至 F19 断层和 32 煤层 -1200m 水平地面投影线。东西长 5.7 7.2km,南北宽 5.3 5.8km,面积约 30.60km2。 2 交通 濉阜铁路经临涣镇和青疃镇从井田中部穿过,至阜阳与京九线连接;青疃、临涣镇均有公路与干线相连可达涡阳、淮北、徐州、宿州等地,陆路交通也较为便利。见图 1-1-1。 3 地形地势 本井田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 +27.62 +31.37m,一般 +29.00m 左右,略呈西高东低。 4 气候与气象 本井田所在 地属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全年一般春秋多东北风,夏季多东东南风,冬季多北西北风,平均风速3m/s
3、,最大风速 18m/s;年均气温 14.4,最高气温 40.3,最低气温 -10.9;年平均降雨量 834mm,且多集中在 7、 8 月,全年无霜期 208 220 天,冻结期一般在每年 12 月上旬至次年的 2 月中旬,冻结深度为 0.20m。 5 河流 本区主要河流为人工开挖的界洪新河,流经井田西北部,经青疃镇注入包河。 6 地震烈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的附录A,本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1.1.2 主要自然灾害 本井田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来自内涝水的威胁。矿区现有生产矿井、
4、在建矿井、规划矿井和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本井田位于淮北矿区临涣区中部,该区勘探程度较高,有生产矿井 5 对,分别为临涣、海孜、童亭、许疃和任楼,生产矿井可以为本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有益的经验;另外在建矿井有孙疃、杨柳、界沟和五沟等 4 对;规划矿井有袁店一井、袁店二井和单集等 3 对,且已筹备进行勘探工作。 目前,矿区内无小窑开采。 1.1.3 矿区水源、电源及通讯情况 1水源 从本井田含水层的岩性组合、厚度、埋藏条件和水质化验成果看,新生界第一、二、三含水层(组)的水质较好,均可作为矿井的饮用水水源。另外,本矿井正常涌水量 485m3/h,经净化处理后,可满足矿井其它生活、生产、消防等用水要
5、求。 2电源 本矿井邻近有淮北电厂、淮北二电厂,杨柳 220kV 区域变电所,南坪 220kV变电所,海孜 110kV 变电所,临涣 35kV 变电所。 杨柳 220kV 变电所位于本矿井东南约 33km 处。南坪 220kV 变电所位于本矿井东南约 40km 处。两变电所设计规模均为 2120MVA 主变压器, 目前杨柳变电所投入运行的主变容量有 1120MVA+131.5MVA 且尚有新建间隔。海孜110kV 变电所位于本矿井东北约 11km 处,所内设有 240MVA 两台主变。 综上所述,本矿井邻近电源充足,并且安全可靠。 3通讯 到 2003 年,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已建成以相山、童亭、
6、桃园通信站为交换调度汇接中心的三环多链复合拓朴结构的 SDH、 PDH 光纤通信网。根据青东矿井的地理位置以及淮北矿区通信规划情况,本矿井光纤环路宜从距离较近的童亭汇接局接入。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地质勘查程 度 青东井田地质勘查工作从 1957 年开始至 2005 年 3 月结束,在整个井田范围内,累计施工各类钻孔 113 个,工程量 75852.82m;其中水文孔 11 个,工程量4888.69m;并对 112 个钻孔做了测井工作,工程量 74046.84m。在井田范围内还进行二维地震勘探工作,共施工测线 50 条,测长 355.74km,完成物理点 15869个。在各阶段的地质勘查中,落入东区的钻孔共 96 个,工程量 65354.44m;东区的二维地震测线共 37 条,测长 242.96km,完成物理点 11124 个。先期开采地段的三维地震勘探共完成野外 采集测线 40 束,物理点 12858 个,且资料已经融入勘探报告中。其煤层的地址柱状图见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