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外文翻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反常现象的理解(节选)

    • 资源ID:137628       资源大小:15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外文翻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反常现象的理解(节选)

    1、 中文 3853 字 毕业论文 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 Chinas Nexus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Making Sense of the Anomaly 出 处: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s No.143 .August 2004 作 者: Dic Lo 译 文: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反常现象的理解 Dic Lo 摘要 通过使用在标准范围内的相关文献,本文认为中国在改革时期的快速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出口增长往往呈负相关,而与进口增长是正相关的。这一发现违背了对中国持有的关于对外

    2、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广泛看法,从而提出了一个对于解释的严峻挑战。基于一些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并借鉴一些题材的应用研究,本文认为,这一发现是可信的。因此,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经验趋向于把战略一体 化融入世界市场的情况,而不是符合标准的新古典贸易体制中立性的观点。 关键词: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 简介 扩大对外贸易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面向世界市场最惊人的发展之一,它开始于 1978 年。从 1978 年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10,到 2000 年,这一比例上升到 44,这是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在此期间,平均每年上升了 9.5(见图 1)。增长的比率同时大大夸大了实际情况,

    3、因为在真实贸易中汇率的变动和在材料加工活动中份额的扩大,说明对外贸易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图 1.中国贸易占 GDP 的比率 (1953 年 2000 年 ) 注: Y =名义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X=名义上的出口值, M=名义上的进口值,都是以人民币1 亿元为标准。 X 和 M 是在当前转变成美元的汇率数据。 资料来源:同数据附录 1 相同。 对于中国经济加强一体化融入世界市场是无可争辩的,但是,目前还不清楚这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确切影响。 从理论上讲,在发展经济方面,关于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有选择性的,有对立意见的。标准的新古典理论强调贸易对增长的贡献是通过资源

    4、配置效率的提高( Krueger 1984)。一种改进的版本也更加强调扩大贸易的益处在于能产生更大的产能利用率和规模经济 (Balassa 1978, 1985)。最近“新”的贸易和增长理论强调贸易通过其动态效率的影响 提供进入了广阔的市场,它提高了对 R D 投资及 /或促进边学习边实践的活动,以及进口投入体现在新技术上或是比国内生产提供的更加便宜( Lee 1995; Romer 1994)。这一理论发展的最后一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各种“持不同政见者”的经济学家在东亚工业化研究中通过(如 Amsden 1989; Wade 1990)。 与此相反,新自由主义倾向的经济学

    5、家倾向于狭隘,往往只集中在标准的新古典观点。这源于资源配置效率和自由贸易之间明确的逻辑关系,这在比较优势原则(禀赋决定的)之上。贸易制度中立性的论文是说明世界银行( 1987)有力外向型政策的核心是排除了任何后期发展中经济体的战略一体化融入世界市场,这恰恰也是持不同政见的经济学 家考虑东亚经验的一个突出特点。 这些不同的观点已被应用到了中国。 Larty( 1992, p.691),例如,他的问题框架是:“扩大对外贸易是否已经大大实现了通过一个国家主导的出口战略,其中在国 际市场上销售是否被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急需进口的融资手段?这意味着,在改革前的时代,被选定的出口没有过多考虑中国的比较优势,作

    6、为一个结果,扩大出口对经济增长很少或没有贡献。”与此相反, Lo 和 Chan( 1998 年)的另一种解释是基于中国的经验的关于扩大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符合其比较优势的。具体来说,他们认为,这种扩张 导致了不利的国际分工格局,虽然,就像改革前的时代,它通过技术进口促进增长。这成为了关于扩大出口的有利影响的主流意见。 中国的经验从而为测试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的竞争观点的功效提供一个例子。尤其是,鉴于中国在发展中世界的地位,经验很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本文进行了回归分析包括各种变量要求,一方面是出口与增长的关系,另一方面进口与增长的关系。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条件,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讨论,前者是

    7、采取标准的新自由主义贸易体制的中立性论点,而后者代表进入世界市场的战略整合论点。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二部分回顾了关于贸易和 增长的相关文献和各种变量的估算。第三部分介绍了回归结果,从结果得出一些推论。第四部分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推论的合理性。第五部分提供了一些结论。 讨论结果:合理性和启示 回归结果在上一节报告中是否是模棱两可的?相关文献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说没有多少是满意的或不满意的对于研究的调查结果。对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是经济分析,这本身背弃了少量形式上的但更多微妙变化上的 也可以说更确定 叙述或描述性的分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本文是不独立的,它可以找到其研究结果一致

    8、的相当可观的文献。特别是,对中国的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详细分析,以及对现有的研究审查, Lo 和 Chan( 1998 年)为本文提供直接支持。因此,下面主要讨论得出的早期研究。 考虑到本文的最重要发现:即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在 1979-2000 年市场化改革时期的相关性没有意义,甚至出现负的情况。不出所料,这违背了广泛持有的看法。在 1996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例如,世界银行强烈建议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被其他“过渡经济体”所采用。但是,这个发现实际上与多数的实证研究相一致,包括 Hsueh 和 Woo( 1996 年),以及 Lo 和 Chan( 1998)的研究。这两项研究都指出了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贸易条件恶化作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不利影响的证据。Hsueh 和 Woo( 1996 年)认为,这种不利的趋势已经引起了商品出口的要素生产率(以实质计算)稳步下降。与此同时, Lo 和 Chan( 1998)的报告上指出,主要是


    注意事项

    本文(外文翻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反常现象的理解(节选))为本站会员(译***)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