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DF外文:http:/ 5720 字 毕业设计 (论文 )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 ( 系): 动力工程学院 专 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 名: &nb
2、sp; 学 号: 外文出处: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nb
3、sp; Science 28 (2004) 257-264 附 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n
4、bsp;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nbs
5、p; 年 月 日 注: 请将该封面与附件装订成册。 (用外文写 )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旋转回热器理论与热力发电厂的一台 空气预热器实验结果的比较 摘要: 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要比较基于理论建模获取的结果与在一台全尺寸运行着的空气预热器上直接测得的实验数据。首先,在论文中会系统地阐述旋转回热器能量传输模型,其中包括母体纵向热传导。然后介绍该模型方程组的解法,这种解法在笔者以前的论文中曾经提到过。热交换气体和不停旋转的母体的温度分布用三
6、维图来描述。对直径 5.3 m 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计算得出的温度分布将和实验数据作比较。并从理论和实验的比较中找到正确的趋势和合理的一致性。最后,比较计算和实验回热器传热过程的有效性,并将看到在回热器有效性约为 88%时,一致性在3%之内 。 1 引言 旋转式换热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兼小巧和高性能于一体。这种换热器有一个圆盘式的母体核心,在母体核心里有非常多的传热面。盘不停转动,并总有一部分核心浸在热流之中,其它部分浸在冷流中。当热气依次穿入核心的流动通道时,母体储存能量。反过来,冷气流经相同的通道时,母体核心释放能量给冷流。由于热量是在每
7、个母体部件上交替地被储存和释放而不是通过隔开两种流体的墙来传递,旋转式换热器经常适用在如旋转式回热器上。 在 1910-1930 年回热器中热传递分析创始并发展于德国。在 1948 年之前,所有的模型都基 于一系列传统理想化条件。 Shah1列出了这些理想化条件。 1948 年后 Mondt2就已经根据研究的发展提出了附加的参考条件,其中考虑到了纵向传导在分析中的影响。 为了确定回热器的热传递有效性包含纵向传导的影响, Bahnke 和 Howard3定量地分析了旋转回热器问题。他们指出有效性取决于 NTU0 , C* ,( A) * , AS* , 以及所提供的结果,
8、且这些结果是对于很大范围的参数而言的: 1 NTU0 100,0.9 C* 1, 0.25( A) * AS* 1,0.01 0.32。在有限的工业实用 范围里,Shah4用一个代数公式把 Bahnke 和 Howard 的结果联系起来。在一系列的论文里,对于在母体墙上包含纵向传导影响旋转式回热器的问题, Skiepko5-7得到了一种分析解法。基于这种解法,他估计了在气体里零维回热器模型参数及母体温度分布的影响,并给出三维温度分布图。 Romie8通过两个辅助因素表述出墙纵向热传导对回热器有效性的影响。更近一些的时候, Shah 和 Skiepko 提出在( A) * AS*时关于回热器有效性的数据。我们得出结论,以上所有提到的结果都是基于理论上的建模。在公开文献中 没有模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本论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模型和运行着的旋转式换热器测试性能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2 控制方程组 图 1.包含母体纵向热传导的旋转回热器模型 图 1 显示的是一个回热器模型。图中表示出坐标系和定向母体热传导系数: k和 k 。这个例子作如下假定:在和气体流动平行的方向上 k km有限数 0,并且在母体旋转的方向上 k =0。根据 Skiepko 和 Shah9,控制方程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