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DF外文:http:/ 3090 字 出处: Shirazi M P N, Shams P, Bahrami M. Biostratigraphy and paleoecology of Maastrichtian sediments in the Zagros Basin, Iran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13, 87(5): 1387-1395. 伊朗扎格罗斯盆地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沉积物的 生物地层学及古生态学研究 Mahnaz Parvaneh Nejad SHIRAZI , P
2、egah SHAMS , Mohammad BAHRAMI 摘要: 为研究 Gurpi 群的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在位于伊朗西南,沿 Shiraz北北西向对晚白垩世地层进行了划分。 该群主要由页岩和 灰绿色泥灰岩、石灰岩、棕色砂岩粉砂岩互层构成,并在研究区出露 160m 的厚层。 按一定间隔规则取样,发现了 14 个种属 16 种生活在深海的以浮游为主的有孔虫类,这些指示了该地层是在马斯特里斯赫特期形成的。为弄清 该群形成时的古生态学变化,对诸如水位、盐度、沉积作用过程中氧气的变化等重要的生态学因素做 了分析测试。 该群有孔虫目的密度由下而上呈现递减,然而浮游有孔虫的比率相对于深
3、海有孔虫有所增加,并且浅水生物比例也在增加。这些变化都指示该群由下至上在水深、温度、盐度及含氧量等方面各自有着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浮游 /深海有孔虫类; 古生态学;中生代;伊朗 一、 简介 Gurpi 群 形成于扎格罗斯褶皱的中心,位于伊朗西南的 Khuzestan、 Lorestan、Fars 三个省份,并归为扎格罗斯盆地。 “ Gurpi”指的是位于 Khuzestan 省的 Gurpi山脉。位于 Lali 油井北面和 Masjed-Soleiman 城北 东 方向的属于 Gurpi 山脉的一处断面,是由 320 米粘土质石灰岩和
4、颜色由灰变蓝的泥质页岩构成( James and Wynd, 1965)。 这也被称为 Dezak Marl 或者 Globigerina Marl,包含了 Gurpi 组和 Pabdeh 组。在扎格罗斯 山脉的大片区域里, Gurpi 组由泥灰岩和由灰变蓝的页岩及薄层泥质石灰岩互层构成; 这些沉积物被高度侵蚀,表面有蚀痕。在内部的Fars 地区, Gurpi 组渐渐被 Tarbur 组的石灰岩相所代替( Motiei, 1994)。 尽管 有报道称 Gurpi 组与下伏的 Ilam 组是整合接触, 但在界限处发现的变化的相可能是低程度的平行不整合甚至是不整合的标志。在某些地区,
5、Ilam 组并不存在并且 Gurpi 组在 Sarvak 组之上覆盖。 Gurpi 组的上层界限存在不同种类的覆盖层。在 Lorestan 省, Gurpi 组其上为 Pabdeh 组的紫色页岩,二者为不整合接触。 Gurpi 组并不总是出露完全,比如,在 Fars 的内陆地区, Gurpi 组较低的部分是 Santonian 而较高的部分是 Maastrichtian( Aghanabati, 2004) 。本研究旨在弄清 Gurpi 组的上层界限。为此,贯 穿整个组进行了一定间隔的取样工作。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描述 Gurpi 组的生物地层特征和古生态特点。在成果中 ,也涉及了一
6、些比如微观相、有孔虫目的地层学部分。 二、地理位置 在研究区, Gurpi 组的断面位于 Aiyoub 山腰上的 Shiraz 的东北东向,8590km,与 Booraki 村毗邻(图 1)。南南东方向的基底斜坡倾角为 3035 度。按照取样的原则,选择了 160m 厚的 Gurpi 组地层并且按一定间距取样。取样地点在北纬 30 2 、北纬 30 3 和东经 52 39 、东经 52 40 构成的范围内。 图 1.研 究区地理位置, Zagros 盆地内东北东向 Shiraz,伊朗南西向 三、资料与方法 研究区位
7、于 Zagros 盆地内,它是在 古生代非洲东北部大陆边缘上形成的,在 Shiraz 城的东北东向,距离大约 90km。从 Shiraz 到 Marvdasht 的路是进入Aiyoub 山脉的主要入口。 已弄清的 160m 厚的剖面(图 2)是在 Aiyoub 背斜范围内。野外工作集中于东北部的背斜侧翼,位于 Booraki 村 附近范围内。剖面是沿着斜坡与背斜倾向西南大角度相交,对此剖面做了详尽的调查。 此次调查在上部白垩纪 Gurpi 组收集了 160 多个样 本。总共有 25 个洗后的样本和 20 个薄片被用来做岩相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收集的有孔虫目化石则根据早先的研究定名(例、 Leoblich and Tappen, 1988; Longoria and Feldt, 1991;Hart, 1980; Bolli, 1966; Sliter et al., 1972; Georgescu, 1996; Guray, 2006;Jayaraju et al., 2010; Voig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