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外文翻译--绿地中心主塔 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 资源ID:135255       资源大小:42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外文翻译--绿地中心主塔 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1、 1 中文 5340字 绿地中心主塔 : 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 Guoyong Fu, Dennis Poon & Mark Dannettel Thornton Tomasetti Inc. 51 Madison Avenue New York, NY USA 10010 摘要 : 武汉绿地中心主楼共 125 层,总高度 600 米以上。主楼的结构设计追求建筑和结构的完美结合、结构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安全性的提升。 独特的 “ 风槽 ” 的设计有效降低了风旋涡脱落效应。在塔楼顶部,三脚钢桁架沿楼面边缘向上呈汇聚式延伸,在顶部实现无 缝对接,形成了一个造型别致的塔冠结构。 如何通过基于性能

    2、的设计评估建筑抗震性能、如何通过抗连续倒塌分析来评估结构冗余度是本项目结构设计的主要挑战。通过对参数化模型的运用,(建筑幕墙设计者)对平板玻璃现场冷弯的使用达到了最大化,尽可能地避免采用造价昂贵的曲面玻璃,从而减小外幕墙的建造成本。 关键词 : PBD、基于性能的设计、参数模型、桁架、带状桁架 1 引言 中国对超高层建筑的追求浪潮始于东面沿岸城市,并逐渐向内地发展。武汉绿地中心主塔将坐落于毗邻长江的内陆城市武汉。塔楼共 125 层,总高度达 600 米以上,是一个 多功用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七高楼。主楼底层到 69 楼用于办公室、 70 至 89 层为公寓、 91 层到顶楼为酒店、

    3、另有 5 层地下室作停车和容纳机电设备之功用。一个高 61 米的独特塔冠和高 35 米的穹拱位于塔楼顶部,凸显塔楼独特的建筑风格。 为了有效地承担侧向力 (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武汉绿地中心主楼的主要结构体系包括强大的组合剪力墙、微倾的巨型 SRC 组合柱和曲线型的环带桁架。结构构件的位置和几何形状都经过了精心地优化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同时与建筑设计达到完美的结合。 1.1 减少塔群风荷载 如同 其它的超高层 建筑 , 侧向荷载(含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在武汉绿地中心主楼的结构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规范 (GB50011-2010),武汉位于抗震设防烈度 6度区,设计基本地

    4、震加速度值为 0.05g, 其中设计基本地震 2 定义为 50年超越概率为 10%的地震或回归期为 475年的地震。 RWDI进行风洞试验以确定用于塔楼结构强度设计和刚度设计的风荷载。对于塔楼结构构件的强度设计, 100年风荷载和常遇地震荷载需要与重力荷载组合,其中常遇地震被定义为 50年超越概率为 63%的地震或回归期为 50年的地震。在海外的设计规范中 ,地震荷载不要求与风荷载进行组合。与其它海外的设计规范不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要求地震荷载与 100年风荷载进行组合。表 1列出了 100年风荷载和根据规范计算的常遇地震荷载数值并进行了比较。根据表 1, 1

    5、00年风荷载下的基底剪力和倾覆力矩均远大于常遇地震下的数值。 表 1.侧向力比较 . 风荷载数值基于 RWDI于 2012年 2月提供的风荷载 100年风荷载 常遇地震下荷载 (风荷载 )/(地震荷载 )比值 方向 总剪力 V (kN) 总倾覆力矩 (kN-m) 总剪力 V ( kN) 总倾 覆力矩 (kN-m) 剪力比 倾覆力矩比 X- 方向 64,956 21,645,051 44,729 12,123,867 1.45 1.79 Y - 方向 62,183 21,528,803 44,775 12,147,109 1.39 1.77 为了获得最佳的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武汉中心主楼的建筑体

    6、量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不断地优化,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沿竖向)逐渐缩进的体型、穹拱式的塔冠、带圆角的三角形楼层平面和散落在不同高度的风槽(参见图 1)。由于这 些措施 能够有效减小作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不利风荷载效应,所以结构材料的用量可以得到节省,建造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3 从结构的角度上看,每一幢超高层建筑均可视为沿竖向的悬臂梁。侧向荷载(风或地震)以及建造成本均会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逐渐缩进的建筑体型已经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减小作用于塔楼的整体侧向荷载,故被世界上许多超高层建筑所采用。从建筑的角度上看,逐渐缩进的建筑体型有利于解决不同建筑体量对楼层面积的不同需求,避免传统的呈阶梯状的

    7、楼层平面突变。 超高层建筑项目通常具备多种建筑功能。在首层要对各类用户及其通行加以区分。 通常情况下,沿建筑高度方向楼层面积和出租楼面的跨度大小均逐渐减小。武汉绿地中心塔楼拥有三个功能分区:办公、公寓和酒店。虽然一些超高层建筑通过楼层位置来区分租户和访客,本项目独特的三角形平面允许租户和访客在首层拥有其独立的入口。采用圆弧曲线加以修饰的(三角形平面的)角部以及位于塔顶的圆形拱顶创造出独特的功用空间,它不仅吸引更多的游客,更有助于减小风荷载。为了进一步减小塔楼风荷载,以风洞试验结果为指导,在塔楼某些部分开洞。(风洞试验顾问) RWDI在风洞中测试了三个建筑体量布置方案(参见图 2)。三个方案均拥 有逐渐收缩的体型。方案 1在建筑立面没有开洞。以方案 1作为方案比较的基础,方案 2的特点是塔冠和穹拱之间存在空隙,并在建筑立面上存在局部开洞。方案 3的特点是建筑立面上存在翼墙和竖向开槽。 表 2列出了由风洞试验获得的(三种方案下


    注意事项

    本文(外文翻译--绿地中心主塔 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