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文原文:http:/ 电镀铜辊加工复杂棱镜模式 第 1 页 共 13 页 中文 3580 字 电镀铜 辊 加工复杂的棱镜模式 Tae-Jin JE1, Sang-Cheon PARK2, Kang-Won LEE1, Yeong-Eun YOO1, Doo-Sun CHOI1,Kyung-Hyun WHANG1, Myung-Chang KANG3 1. Nano-Machining Laboratory Division of Nano-Mechanical Systems,Korea Institute
2、of Machinery and Materials, 104, Sinseongno, Youseong-Gu, Daejeon, 305-343, Korea; 2. Nano-Mechatroni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4, Sinseongno, Youseong-Gu, Daejeon, 305-343, Korea; 3. National Core Research Center for Hybrid Materials Solution,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98
3、, Pusandaehang-no, Geumjeong-Gu, Busan, 609-735, Korea Received 2 March 2009; accepted 30 May 2009 出处 :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ume 19, Supplement 1, September 2009, Pages s288s294 摘要 : BLU(背光模组 )是 液晶笔记本计算机,移动电话,导航,以及大 尺寸电视, PID(公共信息显示) 等 的核心部分,为了液晶显示器的 光转换效率, 已经在背光模组中
4、使用两片 跌交 放置的 光学棱镜薄膜。在这种情况下, 会出现一些 光干扰的现象,如 莫尔条纹、 光耦合 等,造成了若干问题,如 液晶显示器 低亮度,产生 斑点和条纹。最近, 高亮度微复 型 棱镜模式 正在 积极研究,以避免光干扰的现象 的产生 ,提高光学效率。在这项研究中, 用高精密车床来加工微复型 棱镜薄膜 。 加工 该模式 的 轧辊为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和 5 微米的间距以及 25.0, 22.5,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和 2.5 微
5、米的 棱峰高度 ,轧辊 长度 为 2 000 毫 米,直径为 320 毫米 。 电镀 铜 辊和天然单晶金刚石工具用于加工 棱镜结构。用测力机来测量各个切削条件下的切削力 。 缺口 和表面加工 完成后 , 用 扫描电镜和显微镜 进行分析 。 关键词:高精密车床 、金刚石工具、电镀铜 辊 、 光学薄膜 、 复杂的棱镜模式 、光干扰现象 1 简介 LCD(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很 受欢迎一般的显 示设备,如笔记本计算机,掌上计算机,液晶 电视和 PID(公共信息显示)。 因此, 近年来 ,液晶得到了迅速电镀铜辊加工复杂棱镜模式 第 &nbs
6、p;2 页 共 13 页 发展和广泛使用 1。由于液晶显示器本身不能够发光, BLU(背光模组) 包括灯,反射板和 几种需要 光学薄膜 2-3。 尤其是 模组膜材为其核心的光学元件 。 一般 光学棱镜薄膜具有单一 棱峰结构 。 目前 光学 棱镜片已经采用两片 跌交 的放置方式被使用 4-5。 但是, 跌交 使用两片单一棱镜间距的棱镜片会产生 干扰现象 产生而带来 一些问题 ,如 莫尔条纹、光耦合等 。 光 的干扰现象最终会导致灯光 分布不均匀 、 亮度低。 因此, 通过对模组中光学薄膜的积极研究进展来 减少 光的干扰现象
7、 6-7。结构复杂的棱镜薄膜 的 提出 ,便是避免光干扰现象的解决方案之一 8-9。 为了生产光学薄膜, 使用了有 复杂棱镜模式 的主轴 。主 轴 可以 通过 激光技术,微影 制作 , 加强技术, LIGA 工艺技术和机械 过程 制造 10-14。 大尺寸轧辊 主 轴 以车床加工作为该方法的 加工 过程 , 为满足群众 对 显示设备 的需求15-22。 在本文中, 关于轧辊主轴加工 复杂的棱镜模式结果的报告 。 该 加工的机理 是 研究有哪些 被认为是 属于车床进程多线程的加工方法。和 该 加工条件下使用的一步步 切割 进行了优化
8、。 2.轧辊主轴多线程加工棱镜模式的机理 图 1 显示了加工机理的图表,是一般的车床加工单一线程 的方法 。在这台车床 加工 过程中, 两个、三个 甚至多个线程 可以由辊筒加工,通过 在 辊筒末端圆周上的不同位置上安放切削刀具来加以应用 。该棱 镜模式的 节 距 (p)与 设置 的 单元 ( Pu) 间距 模式 相同,在图 1( a) 中显示了 相同的螺纹螺距。如图 1( b) 所示 , 设置单元 的间距为两倍棱镜模式的 节距 。 在轧辊圆周上 第二 个刀具起始 的位置 与 第一 个刀具起始的位置相反 。 三 线程 螺纹的方法如 图 1(
9、c) 所示,设置单元的间距等于三倍的棱峰间距。 而这三种不同的起始位置的 刀 具有一个 120 位置的差异。 多线程的加工方法显示在图 1( d) 中。 进料间距是 棱峰间距 乘以线程的 数量。 该阶段 为相位差加工方法的一些数学表达式显示在式( 1) -( 3)。 PU = N P ( 1) 电镀铜辊加工复杂棱镜模式 第 &n
10、bsp;3 页 共 13 页 = 360 / N (2) = tan-1 ( D/PU) (3) 也就是说,在 辊筒 ( ) 圆 周 上刀 具的起始位置是除以线
11、( N)的数量。线程或 刀 具 进程的 角 度 ( )计算 方法为 辊筒周长除以刀具进程间距的反正切函数 。 复杂的棱镜图案 所包含的 不同间距 如 图 2 所示。起始位置的每个线程( n)需要首先被 定义 用于加工 某个 复杂的 棱镜 模式。第 1 棱镜( ) 棱 峰 顶点到 第 n个棱 镜( n) 棱 峰 顶点的距离每一个节距 ( P'n)的 总和,如公式 ( 4) 所示 。 加工复杂棱镜模式的每一条螺纹的起始位置定义为,从第一个棱峰顶点到第 n 个棱峰顶点的长度除以 机床进程的间距。如公式( 5)所示。 此研究设计模式如图 3 所示。微棱镜模式 的一个设置 单元 是 被设计成具有不同的 棱峰间距及棱峰高度。其中,棱峰间距分别为: 50、 45、 40、 35、 30、 25、20、 15、 10 和 5 微米 。棱峰高度分别对应为: 25.0、 22.5、 20.0、 17.5、 15.0、12.5、 10.0、 7.5、 5.0 和 2.5 微米 。微棱镜这种包含不同棱峰间 距及棱峰高度的设置单元 在 1200 毫米的长度上重复出现,微棱镜模式设置的单位是 275 微米,棱镜的设计角度为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