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 (论文 )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 ( 系):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 环境工程 姓名: 学号: 外文出处: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附录 1 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生物 -化学絮凝工艺处理城市的污水和生物作用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 在 处理 上海 城市 的污水时证实生物 -化学的絮凝工艺的 中试 实验的仪器和程序 的 可行性。 并讨论在此 过程 中 生物的功能。最理想运行的结果显示 , 在反应罐中,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是 2g/L, 液压的保持时间 (
2、HRT)是 35min, 聚合氯化铝 (PAC)是 60mg/L,而浓度 聚丙烯酰胺 (PAM)是 0.5mg/L.并且 CODCr, TP, SS 和 BOD5的 平均浓度为分别 是 50mg/L,0.62mg/L, 18mg/L,和 17mg/L。这些 设计 的要求更好。此外,这个系统中的生物 降解的 存在 有 几种方法证明。生物 -化学的絮凝工艺的 降解 效率比 在 同 样的凝结剂 中 化学絮凝工艺 提高 20%。 在不同的 条件 下 进行 中试试验, 为将来的设备操作提供最佳的参数和条件 。 关键词: 生物 -化学絮凝工艺 ; 城市污水 ; 生物 作用 。 1 试验 1.1 设计对项目
3、进行进水和出水的 浓度 根据显示评价和标准的水规格, 城市 污水的设计进水和出水 的浓度见表格 1。 表 1 工程设计进水水质 BOD5 CODCr SS NH3 N TP 进水 , mg/L 120 150 150 30 4 出水 , mg/L 60 150 40 30 1 1.2 中试试验 的流程图 生物 -化学 絮凝工艺 中试试验 的 示意图见图 1. 图 1 工艺流程图 中试试验 的设备包括一个小的混合罐, 宽 1.0m、高 1.1m、长 2.2m 的生物 -化学絮凝罐 , 两个宽 1.0m 高 2.9m、长 3.0m 的 沉淀 池 , 宽 0.6m、高 6.5m、长 1.2m的 硝化
4、罐,空 压泵 和水泵。生物 -化学的絮凝罐被划分成为三条 廊道 , 在每一条廊道中加入曝气管 。首先, 城市 污水被抽吸到混合罐中 再进入到 生物 -化学的絮凝罐中。水在每条 廊道 中反应之后进入第一沉淀 池 。然后水在 澄清 之后进入水罐,它在外排前作为一个水库或者进一步反应 。水的一部分直接 排出 ,而余下的水为了 进 一步 的处理被抽吸到硝化的罐中。 伴随着硝化菌 ,水进水第二个沉淀 池 。 在澄清之 后 水被排出 。第一沉淀 池为 系统 的生物 -化学 反应 提供回流污泥 。 曝气 系统向 生物 -化学絮凝 反应提供氧并且 控制在不破坏絮凝团的水平上 。 空气流速在三个廊道内分别 是
5、4m3/h, 2.5m3/h,和 2m3/h。按这种方式, 生物 -化学反应 在同样的罐内迅速地和有效 分解 有机的污染物 和 TP(总磷 )。 从生物 -化学的絮凝工艺的液压的保持时间 (HRT)对硝化作用 来说 太短 ,硝化罐悬浮过滤床 (SFB)被用来提高氨氮的 降解 效率。 在生物 -化学的絮凝结果和机制 在本文中作详细讨论 。 中试试验 中的 无机的凝结剂和有机的大分子凝结剂 的选择在中试试验中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 助凝剂按要求的浓度 被添加到一个 反应 罐中。 接着,助凝 剂和 絮凝剂 的选择的用量 用 计量泵 (MILTONROY, 美国 )加到罐中。 在其中 助凝 剂和絮凝剂
6、 的 增加 量 是可调整的。在这个系统中, 聚合氯化铝 (PAC)被用作絮凝 剂 ,而 助凝剂 是 聚丙烯酰胺 (PAM)。 PAC被注入到罐中在第一条 廊道 的入口,和第二条廊道 的入口 加入 PAM。 1.3 分析和监控 项目测量评估见 表格 2。水质量监控使用的方法 见表格 3。 表 2 分析测试项目 构筑物 分析项目 进水 COD , BOD5, SS , pH 氨氮 , 水温 , TP 混合池 DO ,总磷 , MLSS ,MLVSS , 微生物培养实验 沉淀池出水 COD, BOD5 , SS , pH ,氨氮 , 总磷 1.4 生物 作用 分析 生物 作用研究 使用一个 特制 的
7、密封的反应 器、充氧气 泵 、电磁搅拌器 , Leici JPB607 便携式的溶解氧 计量器 ,和 一个秒表 。生物的功能的分析被划分成为两个步骤。首先, 1000 ml 水样放到 特制 的密封的反应 器 中,溶解氧 是用充氧气 泵将空气注入到样品中 。 接着, 充气设备被移去,反应 器 的盖子 盖紧 并且连接到溶解氧 计量器 。 对溶解氧浓度进行连续 记录。 做出溶解氧的消耗 的曲线。 表 3 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水质指标 分析方法 DO 便携式溶氧仪 COD 重铬酸钾法 BOD5 标准稀释倍数法 TP 分光光度法 氨氮 纳氏试剂光度法 MLSS 过滤烘干后称重 MLVSS 500 灼烧
8、30min后称重 2 结果和讨论 2.1 中试试验结果 为了对操作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将其 划分成为六 个阶段见表 4。 不同的阶段的时间间隔表现出了 PAC 的用量 趋势和 PAC 的注入位置 。 表 4 生物化学絮凝在六个操作期的测定结果 序号 操作条件 COD , mg/L TP , mg/L SS , mg/L 备注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进水 出水 1 PAC: 90 178 67 2.73 0.87 140 30 PAM: 0. 5 2 PAC: 80 141 52 2.4 0.4 168 15 PAM: 0. 5 3 PAC: 70 200 61 2.54 0.75 148 13 PAM: 0. 5 4 PAC: 60 221 86 3.1 1.2 185 18 PAM: 0. 5 5 PAC: 70 176 50 2.37 0.62 217 18 PAM: 0. 5 6 PAC: 100 136 53 2.5 1.23 124 35 PAM: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