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供配电系统外文翻译---电力供应和分配系统

    • 资源ID:127633       资源大小:5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供配电系统外文翻译---电力供应和分配系统

    1、 1 电力供应和分配系统 摘要: 电力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向用户输送电能。 1O kV配电网是连接供电电源与工业、商业及生活用电的枢纽,其网络庞大及复杂。对于所有用户都期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具有高度可靠性的电能。然而,经济性与可靠性这两个因素是互相矛盾的。要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就必须增加网络建设投资成本。但是,如果提高可靠性使用户停电损失的降低小于用于提高可靠性所增加的投资,那么这种建设投资就没有价值了。通过计算电网的投资和用户停电的损失,最终可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投资和损失的综合经济性最优。 关键词 : 供配电 , 供电可靠性,无 功补偿,负荷分配 1 引言 电力体制的改革引发了新一轮大规模的电力建

    2、设热潮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电力技术革命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能质量和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由于技术的发展又降低了电力建设的成本进而推动了电网设备的更新换代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以国内外配电自动化中一些前沿问题为内容以配电自动化建设为背景对当前电力系统的热点技术进行一些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 . (1)提出了配电自动化建设的两个典型模式即体化模式和分立化模式侧重分析了分立模式下的配 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给出了软硬件配置主站选择管理模式最佳通讯方式等是本文研究的前提和实现平台 . (2)针对配电自动化中故障测量定位与隔离以及供电恢复这一关

    3、键问题分析了线路故障中电压电流等电量的变化导出了相间短路工况下故障定位的数学描述方程并给出了方程的解以及故障情况下几个重要参数 s U& s I& e I& 选择表通过对故障的自动诊断与分析得出了优化的隔离和恢复供电方案自动实现故障快速隔离与网络重构减少了用户停电范围和时间有效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文中还给出了故障分段判断以及网络快速重构的软件流程和使用方法 . (3)状态估计是实现配电自动化中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阐述状态估计方法基础上给出了不良测量数据的识别和结构性错误的识别方法针对状态估计中数据对基于残差的坏数据检测和异常以及状态量中坏数据对状态估计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状态估计中拓扑错误的一

    4、种实用化检测和辩识方法针对窃电漏计电费问题独创性提出一种通过电量突变和异常分析防止窃电的新方法并在潍坊城区配电得到验证 . (4)针对配电网负荷预测建模困难参数离散度大以及相关因素多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常规负荷预测模型及方法基础上引入了气象因素日期类型社会环境影响等参数给出了基于 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 2 (5)针对无源滤波在抑制谐波和无功补偿方面的不足以及补偿度的不连续性本文提出了一种 PWM 主电路拓朴结构和基于无功功率理论的有源滤波方案建立了基于 Saber Designer 仿真平台仿真分析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同时结合配电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补偿和降

    5、低线损的方法进行了设计分析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其客观的经济效益 . (6)针对中国电力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监管下的电力市场公平交易设计了一种适合我国电力市场现状按照电价分组电量协调分组竞价的短期电力 交易模式给出了基于边际电价的机组组合算法制订交易计划的数学模型以及安全经济约束等在竞争比例逐步提高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解决原有中长期合同电价和短期竞争电价的矛盾减少电厂不公平的收益差异同时也可在电力市场全网的负荷曲线上对所有电厂进行限量优化减少总的系统购电费用 . 2 配电网分析 Distribution network analysis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配电网接地方式和安全运

    6、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而接地方式的选择,是与本国国情、自然环境、设备制造和运行水平等有关的,例如,雷电 的活动情况、绝缘结构的设计、对周边的干扰等因素,都会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反过来,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调试以及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一般在电压等级较高的系统中,绝缘费用在设备总价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降低绝缘水平带来的经济效益很显著,通常就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而采用自动重合闸来保证供电可靠性 :相反,在电压等级较低的系统中,通常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在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安全因素、过电压因素、继电保护的选择、投资费用等各方面因素的

    7、情况下,来论证正确选择配电网接地 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不断开发,利用新型接地装置来应用在配电网接地系统中是当今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工作是对 lOkV配电网接地方式进行研究和比较选择。分别论述各类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主要有国内外比较常用的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也称谐振接地方式 )、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通过技术比较确定最优接地方式,还利用一种近几年研究开发的,应用在谐振接地方式中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再配以灵敏的小电流接地选线保护,能够有效限制电网的故障接地电弧,更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本 文首先对配电网各类接地方式做深入的研究。全面介

    8、绍国内外几种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运行特性,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对不同的接地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再结合不同的接地方式的发展前景得出结论,优化了的谐振接地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然后,本文对 lOkV配电网中性点谐振接地方式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和介绍。从限制故障接地电弧的危害出发,重点论述如何利用电流谐振原理,有效熄灭故障接地电弧等。接着,本文结合国内外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成果,对谐振接地优化方式中的微机接地保护性和自动跟踪补偿装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论述,说明谐振接地优化方 式在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通信干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运行特性,既解决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保护的选择性,又实现了自动调谐,

    9、使此种接地方式成为配电网比较理想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本文同时还对谐振接地方式实施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消弧线圈的参数选择、安装、调整、运行与维护等内容。 最后,本文总结了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谐振接地籍助微机技术的支持,近些年来国内外均在进行 3 优化,优化谐振接地技术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保护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磁环境等的一项合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而谐振接地实施技术更充分发挥谐振接地方式的功能, 使谐振接地方式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随著电网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实践结果表明,以谐振接地方式为代表的小电流接地方式优于其他接地方式,这是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发展的总趋势,在今后的配电网接地方式中应推广应用。

    10、本论文提出的思路、方案和结论不仅对于 lO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研究、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实际的参考作用,对于其他电压等级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同样具有借鉴的作用。 电力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向用户输送电能。 lOkV配电网是连接供电电源与工业、商业及生活用电的枢纽,其网络庞大及复杂。对于所有用户都期望以最低的价 格买到具有高度可靠性的电能。然而,经济性与可靠性这两个因素是互相矛盾的。要提高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就必须增加网络建设投资成本。但是,如果提高可靠性使用户停电损失的降低小于用于提高可靠性所增加的投资,那么这种建设投资就没有价值了。通过计算电网的投资和用户停电的损失,最终可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投资和损

    11、失的综合经济性最优。论文针对配电网各种接线模式的特点,就各种接线模式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3 小结 论文首先介绍 lOkV配电网各种典型的接线模式和国外几个国家的典型接线模式,然后确定配电网接线模式分析的思路,明确 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提出最优分段数计算的必要性,阐述最优分段数对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然后建立最优分段数计算模型,并简单介绍各种接线模式的供电方案。而后对配电网各种接线模式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并描绘的各种图表。并对最优分段数作了分析和讨论。文章最后对各种接线模式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进行总结,分析了各种接线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其适用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 lOkV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出有益的建议。为 lOkV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及为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能够安全、优质、高效运行的配电网提供理论的依据和有益的指引。 参考文献 1 苏文成 .工厂供电 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9 2 刘介才 .工厂供电设计指导 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12 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S.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6 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S.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6.6


    注意事项

    本文(供配电系统外文翻译---电力供应和分配系统)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