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院(系)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班 级 090702 姓 名 史 斌 学 号 090702120 2013 年 6 月 2 软土质条件下管桩施工的技术措施 摘 要 : 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PHC)以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高,适应性强,具有较好的冲击性能,穿透能力 强,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质量稳定,可靠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高层建筑基础。本文讨论了关于管桩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 管桩施工 技术操作 桩基处理 1 引言 目前,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已经被应用于房屋建筑和桥梁、码头和其他项目工程中。高强度的预应力
2、混凝土管桩( PHC)以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高,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冲击性能,穿透力强,具有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快捷、方便,质量稳定可靠,耐久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管桩属于挤土桩,施工速度快,软土 地区大量施工后,土体超孔隙水压力较大,开挖时如果没有很好的进行控制,将会引起偏桩、断桩等的质量事故发生。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软土的地质特点,在管桩施工、土方开挖方面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桩基质量和挖土进度。 2 工艺原理 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
3、纵向、横向的挤压均容易产生变形。同时,由于其含水量大,透水性差,受到挤压容易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散。其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的特点又使得土体受到扰动后很难迅速恢复。 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挤土桩型,施工速度比较快,由此而造成施工区域内的挤土效应。管桩自身的抗压强度较高,但是抗弯强度较低,不同土层间的水平力的作用容易引起桩身断裂。因此,软土地区管桩的施工对土方开挖有着极大的影 3 响。挖土的部署和采取的技术措施,都要围绕 “避免土体应力释放过快,避免土体施工荷载过大,合理控制土体的位移与应力释放 ”这样的原则进行。 3 操作要点 3.1 挖土部署 1)软土地区预应力管桩
4、基础置换率一般为 4左右,土方开挖前应切实的了解以下情况,根据它来编制挖土施工方案,明确挖土部署和技术措施: a 场地地质情况, b 周边邻近建(构)筑物及需保护管线情况, c 围护设计, d 桩长、桩间距、置换率等桩基设计情况, e 打桩顺序、压桩记录等桩基施工情况。 2)土方开挖宜分皮进行,每皮的厚度应该控制在 2m 左右(土钉墙围护结构基坑根据土钉墙分层厚度控制),上皮挖除后再开挖下皮。坑内分级挖土留设台阶,台阶宽度与台阶下挖土深度的比值应在 5 以上。坑内土方坡道设置应该避开塘泥等软弱区块,坡道两侧土体的放坡系数不超过 1:1.5 时应考虑喷射砼护坡,土质特别差的应加设 6.52002
5、00 钢筋网片。应尽量避免工程桩位于土方坡道两侧斜坡上,如果桩基较密无法避免应考虑灌芯或喷锚加固,或改用钢结构桥作为土方坡道。 3)禁止边压桩边开挖,开挖和桩基全部完成间隔时间应该超过 15 天(钻打法10 天以上)。 4)承台、地梁的位置如果土质仍较差,宜采用人工挖土,避免挖机荷载及震动对土体的影响。 5)截桩安排应该要提前考虑。开挖前,要先对露出表面的桩进行截除;开挖过程中,应根据挖土流程分段截除。 6)挖机、车辆选择尽量避免采用大型设备。应尽量选择小挖机,如 PC100 以下。坑内运土车辆避免使用 10t 大车。 3.2 挖土技术措施 1)挖土应逐层均匀进行,桩两侧土体高差不大于 1m。 2)禁止挖机碰撞桩身。机械开挖到桩顶 30cm 时桩两侧 1m 内土体采用人工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