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商务之诚信问题 一 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诚信问题 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危机的表现 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与支付问题。由于电子商务的 “无纸化 ”和 “无址化 ”, 对参加交易的各方提出了更高的信用要求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传统的 “义理社会 ”价值体系的约束作用正在日趋削弱 ,而基于法制基础之上的 “契约社会 ”还远未形成 .信用的概念在不少人的眼中甚是淡薄 ,因此也给与电子商务密切配套的支付手段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 ,其支付手段可以说是土洋结合。信用卡、借记卡、储蓄卡、邮局 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使用 ,有的甚至是使用网上查询、网
2、下交易的方法 .虽然现在有一些银行开始进行在线支付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但是在中国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 ,单靠银行的力量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 ,由于人与人间的信任度较差 ,很少有人愿意贸然通过网络的形式把自己的信用卡帐号等个人资料告诉企业 ,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想象不到的严重问题 .现实中也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有人把信用卡帐号等个人资料在网上告诉了企业 ,被一些不良企业把不应收的货款划走 ,等到消费者发现已为时过晚。现在大多数从事电子 商务的企业 ,都选择了货到付款这样一种较可靠的方式 ,以解决在货款的支付中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 .但是 ,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的最终目
3、的 ,就是为了进行快捷、方便、安全的交易,使资金使用和货物流向趋于合理。如果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交易方法 ,使用现款支付的方式来实行网上交易,必然会制约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规模 ,而且违背了电子商务活动的初衷。 电子商务环节中存在的失信行为大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货物品质失真 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网站网上购物,虽具有安全、方便等诸多的优点,但根据消费者反馈,通过上网所购的商品往往 达不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还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例如作者经常在淘宝网上购物,往往在网站图片上看到的货品样式十分诱人,图片制作非常优美,可是等到购买之后,货物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才发现实物和网站上的图片相差甚,感觉非常不值
4、。货品失真,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失信现象。 2货物失踪 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投诉方面,消费者进行了网上支付,却没收到货物的投诉不在少数,这种设诉现象可以分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 物流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卖方无法受到货物 ; 买方恶意骗货 ; 卖方欺诈。 3商务网站巨额负债 之所以将网站亏损算作失信行为是因为目前许多大型 B2B, B2C 电子商务网站用赊销的经营方式,即对供货企业保证还款,一旦网站破产 .将给债权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4信用卡诈骗 电子商务的支付与结算,需要电子化金融体系的密切配合,如果安全问题被人忽视,消费者的信用卡就可能被人盗用。 5商务网站进行虚假信用炒作 一些
5、网站卖家,为提高自己的信用评级进行虚假信用炒作,而交易平台与监管部门协调并不密切,使得消费者投诉无门。由于网站本身就是监管者,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见怪不怪了。 二 中国电子商务 诚信问题的深层次探究 网络媒介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早在 2 0 世纪 70 年代便受到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 莫里斯 (James Mirle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 维克瑞网 Liam Vicke 两位经济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此后 30 多年来,不对称信息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表彰这两位经济学家的杰出贡献, 1996 年授予了他们诺贝尔经济学奖。意味着这一理论体系的最终完成,它为市场经济提供
6、了一个新的视角。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指交易双方总有一方只能获取不完整的信息。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 :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中,降低了交易者信心,提高交易成本,从而对整个行业产生次品驱逐优质品的破坏作用。电子商务是新兴事物,其实质是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和手段。即 :通过网络完成商务活动。其作用除了造就新型的在线虚拟企业之外,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产业的全面改造上。电子商务应用互联网发布相关信息,加快社会公众的认知程度,以节省交易成本。但是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不是更少,而是更多,并且更加复杂。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电子商务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各种失信行为的直接原因。 1
7、消费者与商 务网站之间的 “签约前信息不对称 ” 信息经济学把商品分为搜索商品与经验商品。一般而言,商品的有关特性可以通过购买时的触摸、掂量和查验来辨别的商品为搜索商品,而那些需要在使用一段时期后才能辨别和了解其特性的商品称为经验物品。例如 :在传统交易中鲜花是典型的搜索商品,我们可以在购买之前,看到花的颜色和光泽,闻到花香,通过水分含量判断花朵的采摘时间。而在电子商务的购物环节,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成了经验商品。通过网站上花的图片,消费者所能得到的信息只有花的品种及颜色,对香气、采摘时间和花朵数等信息根本无从了解,或者 说这些信息的获取成本太高 (配置芳香识别系统 )。这使卖方处于有利地位,消费
8、者处于信息不对称,也使卖方以次充好成为可能。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发生在签约前,所以被称为 “签约前信息不对称 ”。 2消费者与网站之间的 “签约后信息不对称 ” 网上购物中的 “骗退 ”现象是由于网站无法得知消费者是否收到货物,即是否消费者收到货物时,货物己经存在缺陷。于是买方处在有利地位,卖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在签约之后,所以被称为 “签约后信息不对称 .商务网站要建立诚信形象,就必须完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承诺退货。但如果消 费者滥用退货,网站又很难判断消费者退货的真正原因是送货环节造成的,还是买方故意造成的。这就加大了诚信网站的诚信成本。 3物流企业与商务网站之间的
9、“隐藏行动 ” 电子商务无需物流环节就可以完成交易,但是货物还要通过邮局或物流公司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卖方的责任和义务应是按时发货,如遇到物流问题协助对方查询。在中国,邮政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邮政从来不向客户保证什么,那么它的行为就属于 “隐藏行为 ”。商务网站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一方。 4融资机构与网站之间的 “隐藏行为 ” 我国的 商业银行目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很少充当市场信息的提供者和中介者。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获取和判断市场信息的能力。自然无法识别商务网站的 “隐藏行为 ”。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为缺乏诚信的商务网站骗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给所有商务网站的融资活动出了难题。 5供货企业与商务网站之间的 “隐藏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