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动通信 (论文) 标 题: 第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 W-CDMA、 CdmaOne 和 TD-CDMA 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发展 趋势。 关键词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码分多址 ; IMT-2000 1 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 际电联提出的 IMT-2000/FPLMTS 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 1995 年提出了 IMT-2000/FPLMTS 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 2
2、000 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 2000 中的业务与固定 网络 的业务兼容; 质量 :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 MHz 2025 MHz, 2110 MHz 2200 MHz(共 230 MHz) 1980 MHz 2010 MHz, 2170 MHz 2200 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
3、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ITU 已对 IMT-2000 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 体要求,给出了表征 IMT-2000 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 ITU 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 DoCoMo 公司为首提出的 W-CDMA;美国 Lucent、 Motorola 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 TD-CDMA。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 CDMA 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
4、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 三种方案的特点 ( 1) W-CDMA 系统 由于欧洲的 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 CDMA系统( 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PDC 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 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 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 DoCoMo 公司( NTT)的 W-CDMA 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 DoCoMo 公司正在同爱立信、 Motorola、 Lucent,以 及其
5、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 1998 年完成样机, 1999 年进行商业试验。 W- CDMA 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 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 4 256)的直接扩频; 载波扩频速率: 4 096 Mchip/s; 每载波带宽: 5 MHz(可扩展为 10 MHz/20 MHz); 载波速率: 16 kbit/s 256 kbit/s 帧长度: 1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 0 625 ms; 调制方式: QPSK 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 1 6 kbit/s) W- CDMA 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 RAKE 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
6、线帧长度为 10 ms,分成 16 个时隙( time 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 0 625 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 “1”或全 “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 W-CDMA 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 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 IS- 95 不同, W-CDMA 系统不采用 GPS 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 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 GPS 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 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 2 3 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 W- CDMA 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 SIR(信噪比)的开 环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