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毕业论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资源ID:124688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毕业论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移动通信 (论文) 标 题: 第 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 W-CDMA、 CdmaOne 和 TD-CDMA 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 发展 趋势。 关键词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码分多址 ; IMT-2000 1 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 际电联提出的 IMT-2000/FPLMTS 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 1995 年提出了 IMT-2000/FPLMTS 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 2

    2、000 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 2000 中的业务与固定 网络 的业务兼容; 质量 :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 MHz 2025 MHz, 2110 MHz 2200 MHz(共 230 MHz) 1980 MHz 2010 MHz, 2170 MHz 2200 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

    3、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ITU 已对 IMT-2000 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 体要求,给出了表征 IMT-2000 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 ITU 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 DoCoMo 公司为首提出的 W-CDMA;美国 Lucent、 Motorola 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 TD-CDMA。总体来说,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 CDMA 技术已达成共识,但各自实现方案还有较大

    4、差别,下面分别介绍并比较。 2 三种方案的特点 ( 1) W-CDMA 系统 由于欧洲的 GSM系统已经在数字移动通信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美国的窄带 CDMA系统( IS-95)也正在迅速赶上来,而日本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PDC 仅限于国内使用,无法推广到其它国家,所以日本很早就开始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工作,分别提出了基于 TDMA(时分多址)和基于 CDMA(码分多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尤其以 DoCoMo 公司( NTT)的 W-CDMA 系统最有竞争力,目前 DoCoMo 公司正在同爱立信、 Motorola、 Lucent,以 及其

    5、它厂家合作,努力完善系统,争取在 1998 年完成样机, 1999 年进行商业试验。 W- CDMA 系统无线接口的基本参数为 扩频方式:可变扩频比( 4 256)的直接扩频; 载波扩频速率: 4 096 Mchip/s; 每载波带宽: 5 MHz(可扩展为 10 MHz/20 MHz); 载波速率: 16 kbit/s 256 kbit/s 帧长度: 10 ms; 时隙长度(功率控制组): 0 625 ms; 调制方式: QPSK 功率控制:开环自适应闭环方式(功控速率 1 6 kbit/s) W- CDMA 系统中采用导频符号相干 RAKE 接收机技术,解决了反向信道的容量限制问题,每个无

    6、线帧长度为 10 ms,分成 16 个时隙( time slot),每个时隙长度为 0 625 ms,在每个时隙的前部插入全 “1”或全 “0”的导频符号进行信道参数估计,这种方法在其它系统的调制中也有采用的,但 W-CDMA 系统将从导频符号得到的衰落信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作为RAKE 接收机最大比值合并的加权系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与 IS- 95 不同, W-CDMA 系统不采用 GPS 精确定时方式,不同基站间不采用精确定 时,优点是摆脱了美国 GPS 系统的控制,可采用较为自由的信道管理方式。缺点是需要快速实现小区搜索。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增加系统容量,而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减少高速率用户对系统造成的干扰。虽然这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日本正努力在 W-CDMA系统中采用这两项技术。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已经有很多文章论述过,这里不再介绍。干扰消除技术实际上是多用户检测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采用 2 3 级干扰消除器,容量可增加30。 另外, W- CDMA 系统采用了精确的功率控制,即采用基于 SIR(信噪比)的开 环闭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