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3 2.1 大路峁煤矿 矿区概况 . 3 2.2 大路峁煤矿地质环境条件 . 3 第三章 矿区基本情况及治理的必要性 . 14 3.1 矿区开采历史 . 14 3.2 矿区采空区和自燃火烧区现状 . 14 3.3 剩余残煤储量 . 15 3.4 自燃火烧区和采空区治理的必要性 . 16 第四章 治理方案 . 18 4.1 治理原则 . 18 4.2 治理的外部条件 . 18 4.3 治理方案的比选 . 19 4.4 治理程序 . 20 4.5 内、外排土场及临时堆场 . 23 第五章 治理工程 . 26 5.1 治理工程量及残煤剩
2、余量 . 26 5.2 内外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 28 5.3 防排水工程 . 30 5.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 31 第六章 生态综合治理 . 34 6.1 生态现状 . 34 6.2 生态恢 复 . 34 致 谢 . 40 参考文献 . 41 1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依据 大路峁煤矿煤层埋藏较浅,地表煤层露头多 、 面积大,局部区域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氧化时间已经远远超过自燃发火期 , 遇氧 即可 形成自燃。且有向更大的范围蔓延的趋势。 同时, 矿区内小窑开采方式为 “ 房柱式 ” ,采煤后采空区四通八达,自燃发火面积大,井下灭火无法进行。虽然当地政府对老窑进行了封闭,组
3、织了专门的巡逻队巡逻,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仍然不能绝对保证社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无法阻止火区的继续扩大,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煤炭自燃不仅威胁火区的煤炭资源,而且通过火区蔓延,危及周边煤炭资源,对煤炭资源造成极度浪费,同时也严重影响矿区内的生态环境及邻近矿区的生产安全。区内大面积的自燃发火吞噬着宝贵的煤炭资源,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污染了大气环 境,造成部分地表植被枯死。因此防灭火问题迫切急需解决。 煤炭采空区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塌陷,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普遍认为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国内传统的治理模式主要为采煤塌陷稳沉后进行治理,即采煤塌陷 补偿损失 塌陷地闲置 治理。 塌陷区治理工作始终
4、面临着等 “ 稳沉条件 ” 成熟后再治理的尴尬局面。这种治理模式在淮北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在塌陷过程中土地资源始终处于闲置状态,不能有效利用;二是大规模土地塌陷后再进行复垦,不仅给复垦治理工程带来很大困难,治理费用也较高;三是耕作层难以保护和利用。塌陷地表积 水后再作复垦,熟土白白陷入水中,治理时无法取土,浪费了大量的土壤资源;四是传统模式复垦的耕地质量较差,复垦后的耕地需要一段时期熟化和改良才能耕种。 1.2 主要研究流程内容梗概 ( 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探究对象为府谷县沟门镇的大路峁煤矿,其因煤层埋藏较浅,被沟谷分割,煤层露头多,煤层上部覆盖层薄,煤层上覆岩层风化剥蚀严重,从而形成多处地表煤层自燃火区。 ( 2) 研究目的: 煤矿自燃火区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而且对煤矿当前及以后的开发将造成很多不安全因素和危害,同时也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故 本次研究欲达到以下目的:有效解决煤矿自燃火烧隐患区安全隐患, 对釆空区的治理能够有效的保护土地,遏制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泥石流等 , 提升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