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目 录 1 设计资料 . ( 1) 1.1 设计背景 . ( 1) 1.2 设计参数 . ( 1) 2 构造形式及尺寸选定 . ( 2) 3 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 ( 3) 3.1 毛截面面积 A . ( 3) 3.2 毛截面重心位置 . ( 3) 3.3 空心板毛截面对其重心轴的惯矩 . ( 3) 4 作用效应计算 . ( 5) 4.1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 ( 5) 4.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 ( 6) 4.2.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 ( 6) 4.2.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计算 . ( 9) 4.2.3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 ( 10) 4.3 作用效应组合 .
2、( 13) 5 预应力钢筋数量计算及布置 . ( 16) 5.1 预应力钢筋数量的估算 . ( 16) 5.2 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 ( 17) 5.3 普通钢筋数量的估算及布置 . ( 17) 6 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 ( 20) 6.1 换算截面面积 0A . ( 20) 6.2 换算截面重心位置 . ( 20) 6.3 换算截面惯性矩 0 . ( 21) 6.4 换算截面弹性抵抗矩 . ( 21) 7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 22) II 7.1 跨中截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 ( 22) 7.2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 ( 23) 7.2.1 截面抗剪强度上、下限复核 .
3、 ( 23) 7.2.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 ( 25) 8 预应力损失计算 . ( 27) 8.1 锚具变形、回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2l . ( 27) 8.2 加热养护引起的温差损失 3l . ( 27) 8.3 预应力钢绞线由于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5l . ( 27) 8.4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l . ( 27) 8.5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6l . ( 28) 8.6 预应力损失组合 . ( 31) 9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 ( 32) 9.1 正截面抗裂性验算 . ( 32) 9.2 斜截面抗裂性验算 . ( 36) 9.2.1 正温差应力
4、 . ( 36) 9.2.2 反温差应力 . ( 37) 9.2.3 主拉应力tp . ( 37) 10 变形计算 . ( 41) 10.1 正常使用阶段的挠度计算 . ( 41) 10.2 预加力引起的反拱度计算及预拱度的设置 . ( 41) 10.2.1 预加力引起的反拱度计算 . ( 41) 10.2.2 预拱度的设置 . ( 43) 11 持久状态应力验算 . ( 44) 11.1 跨中截面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kc 验算 . ( 44) 11.2 跨中截面预应力钢绞线拉应力p验算 . ( 44) 11.3 斜截面主应力验算 . ( 45) 11.3.1 AA 纤维 . ( 45) 11.3.2 BB 纤维 . ( 46) 11.3.3 CC 纤维 .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