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泛灵心理的论述毕业论文

    • 资源ID:121840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泛灵心理的论述毕业论文

    1、编号: 题目: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泛灵心理的论述专业音乐教育 班级 学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泛灵心理的论述摘要:泛灵心理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具有泛灵心理这一特点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本文通过对泛灵心理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体现及作用的分析,提出将泛灵心理运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中的策略。关键词:泛灵心理;美术活动;想象力;创造力一、儿童泛灵心理概述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 E?B?TyLor, 1832 1917)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提 出了泛灵论(又译万物有灵论),并以此概括早期人类最早的世界观。本世纪五十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

    2、家皮亚杰( J?piaget,1896 1980)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儿童的泛灵心理(亦称之为儿童的泛灵论或泛灵思想)。所谓儿童的泛灵心理即指儿童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倾向。泛灵心理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它可以提升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其极具想象力的积极创作。在幼儿美术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意识发展不充分,对事物认识能力不足,我们必须把泛灵心理正确运用于幼儿美术活动中。儿童的泛灵心理表现在认识 对象和解释因果关系两方面。关于儿童泛灵心理的产生从儿童认识现实对象角度进行研究的人认为儿童对“活的”理解有问题是原因之一,儿童缺乏有关物体的知识是原因之二;从儿童解释因果关系角度

    3、进行研究的人认为这纯粹是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儿童的思维形式决定了儿童必然产生泛灵心理。过去研究者们对儿童产生泛灵心理的原因所持观点不一致,现今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把其产生的原因归为以下三点:第一,学前儿童的思维大体处于表象思维水平,还不能真正从本质上理解,因而也不可能形成关于活的与心理的系统化的正确知识;第二,学前儿童在认识对象时由 于对象的某一特点类似拟人的特点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的表现;第三,学前儿童泛灵心理是其认识和情绪体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产物。二、泛灵心理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体现及作用泛灵心理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逾越的必然阶段。其在美术活动中有着深刻的体现。美术活动

    4、,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一)幼儿泛灵心理可以提升其对活动的兴趣,扫除创作的心理障碍幼儿美术活动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 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依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泛灵论”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同时,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夸张、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喝彩,

    5、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批评,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 虑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在让幼儿绘画季节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四季中自然景物的不同特点开展活动。例如在让幼儿认识秋天的时候,老师可以说:“秋天的树爷爷们都穿上了黄颜色的衣服,还有他们头顶上的叶帽子也纷纷跳起舞来,优美的飘落到了地上。”由此,幼儿就会在脑中出现老师所描述的画面,把秋天的特点记于心中,并表现于绘画中。在这个活动当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幼儿的泛灵心理,把树和树叶拟人化,让幼儿得知他们都是有生命有

    6、色彩的,使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扫除了其创作的心理障碍。(二)泛灵心理使幼 儿美术创作极具想象力在绘画等美术活动中,泛灵心理使幼儿作品极具想象力,使幼儿易于把外界事物的审美特征融合到自己的心灵之中,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他们常常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愿望任意结合在一起,而不管他们之间是否真有联系。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又符合逻辑,孩子通过美术,可以把美好的愿望、美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比如孩子会这样想,花草树木是有性别的,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有喜怒哀乐的,在画树一课中,有的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介绍说:“我画的是一个美丽的树姑娘 ”我很惊讶,难道树也分姑娘和小伙子吗?原来这个孩子让这棵翠绿的树结满了火红的果子,可不就像是戴满蝴蝶结的小女孩嘛。后来,在她的带领下,很多幼儿画出了高大挺拔的树叔叔,树干布满皱裂的树爷爷,枝


    注意事项

    本文(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泛灵心理的论述毕业论文)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