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毕业论文--小学生欺负行为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

    • 资源ID:121655       资源大小:75.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毕业论文--小学生欺负行为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

    1、 小学生欺负行为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 摘要:小学生欺负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校园暴力,许多小学生因为被欺负而失眠、逃课甚至自残。这样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童年生活,甚至会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研究小学生欺负现象,分析欺负者和被欺负者的人格特征和形成因素,寻找欺负问题的解决之道,为家长保护自己小孩免受欺负问题的困扰,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 欺负行为 人格倾向 EPQ 一 引言 小学 生欺负行为是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

    2、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力量相对弱小的另一方实施的攻击。 本文研究小学生中的两类儿童,一类为欺负者,即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经常或频繁地欺负他人的儿童;一位为 受欺负者,即指那些经常或频繁地遭受他人欺负的儿童, 客观上 还有一类为 欺负 /受欺负者,即指是欺负者同时又是 受 欺负者的儿童。但由于本研究中该类儿童数量太少,难以符较复杂的统计分析的要求,所以根据国外有关的研究惯例,将该类儿童并入欺负者类型进行分析。英国歌德斯密斯学院的 Smith 教授认为:与一般攻击性行为相比,欺负行为具有三个特征:( 1)未受 激惹性(有意性)( 2)重复发生性( 3) 欺负者 与被 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研究者通常

    3、将欺负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 :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直接身体欺负是指 欺负者 一方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 受欺负者 实施的攻击 ,如打人、踢人和损坏、抢夺他人财物等 ;直接言语欺负是指 欺负者 一方通过口头言语形式直接对 受 欺负者 实施的攻击 ,如骂人、羞辱、讽刺、起外号等 ;而间接欺负是指 欺负者 一方借助于第三方而对 受 欺负者 实施的攻击 ,如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等。 小学生 欺负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演变成校园暴力,许多小学生因为被欺负而失眠、逃课甚至自残。这样的现象严重地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童年生活,甚至会对他们成年后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也造成极大的影响。

    4、本研究旨在研究小学生欺负现象,分析 欺负者 和被 欺负者 的人格特征和形成因素,寻找欺负问题的解决之道,为家长 保护自己小孩免受欺负问题的困扰,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二 、 欺负者 的人格倾向和 影响 因素 (一)人格倾向 根据张文新等人的研究证明 欺负者 在 EPQ 上情绪稳定性得分显著高于同年龄段的常模,这 证明 欺负者 具有某种情绪稳定性问题或情绪健康问题 。 表现为欺负者 对 外界社会性刺激极为敏感,但又缺乏基本的应对能力,不能承受正常的环境压力或轻微的挫折,当社会冲突产生时,其易为情绪和冲动所支配,力图凭借力量对比的优势武断而非理智地对环境进行控制。 在精神质维度的得分上

    5、, 欺负者 极其高于常模分。这说明 欺负者 多属于 古怪、孤僻,有 麻烦的儿童。对同伴或动物缺乏人类感情。 缺乏是非感,不考虑安危。 缺乏 社会化观念 、 同情心 、 罪恶感 和 对人类的关心。 该类儿童 通常持有与社会规范相悖的价值观,表现为社会认知过程的某种偏差或缺陷,使这些儿童对 欺负行为及整个社会环境的态度和看法发生某种“离轨”,进而促成了特定的情绪情感特点和攻击性行为模式。 同时,男孩中的 欺负者 似乎表现出比女生中的 欺负者 更强的精神质和攻击性倾向。根据张敏等人的研究证明 欺负者 更多具有外向、冲动、固执、强横、 等特点,他们往往不容易克制自己的行为,具有冲动和易激惹的特点,所以他们在学校中经常会有一些违规行为,极易形成不良的同伴关系。 对他人缺乏信任,社会化程度偏低 。 这些结论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在与一些欺负者的访谈研究中,许多欺负者都对研究者有不同程度得到敌意,而且警惕性比较高,而且在 回答研究者的问题时都不太配合,经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而且回答一些关于社会责任或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时,回答的内容都比较自私,没有顾忌公众的利益。而 对欺负者的自尊水平的讨论却发生了分歧 :一种观点圈认为,卷入欺负事件的儿童,无论是欺负者还是受欺负者都存在低自尊的现象 ;另一种观点圈却认为,欺负者通常有一种盲目的自我评价和优越感,自尊水平比较高。 Olweus(1978)和


    注意事项

    本文(毕业论文--小学生欺负行为与人格倾向关系的研究)为本站会员(泛舟)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