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征精神之我见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每每 听 到 毛 主席 的长征 ,不禁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振奋 、 感叹、激动。 长征,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极限的典范。 作 为 祖国革命的 一个烙印,深深地刻在历史的车轮上,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中。长征 就 像一坛美酒,陈酿了多年,不但没有腐朽,反而有了历史的风韵和沧桑之味。长征需要人们去 细细 品味去 深深 思考。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学会享受美好生活,学会感恩
2、,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 要深入的了解长征精神我觉得该从如下内容加以思考: 正确 地认识长征精神的 含义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红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广大指战员们对革命理想执著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 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 ? ”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 “是理想!革命
3、理想大于天。 ”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如果说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话,那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正是这样一支钢铁劲旅。 长征胜利表明: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 的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铸造了我们的军魂! 长征时期,坚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
4、实的群众基础。长征途中,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长征途中,红军所过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红 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
5、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长征胜利教育我们:得民心则兴、失民心则亡 。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海拔 4000 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 “风雨浸衣骨更硬
6、,野菜充饥志越坚 ”。红军战士在 “爬过雪山就是胜利 ”、 “走出草地就有希望 ”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 草地恶魔,并且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理智 地 欣赏 长征精神的 魅力 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科学性的特点。长征精神凝聚向心价值存在的广泛持久性指的是它在社会群体中的长期的普遍渗透。红军武器低劣,衣食匮乏,但靠的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长征精神表现出的理想、信念、情操、 气概、风格、作风等等,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诞生以来的高尚品德,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的积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是毛泽东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几十年来,在中国一提起长征,几乎妇孺皆知。 继承红军传统,学习长征精神 ,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 已经成为全国最富号召力的鼓动口号。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是长征精神对 我们 感动召唤、激发鼓励作用的意义表现,它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