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
资源ID:119603
资源大小:113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
毕业论文--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1、浅谈“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 ” 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实验能力正是创造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近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必要性 (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新奇、鲜明的特征,小学生们对“动手做”的实验都很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
2、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直接动力,甚至会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激发他们潜在的勤奋和探究科学问题的毅力。因此,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科学课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实验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实验具有探究性,它能使学生在提取生活事实的基础上,对照已建立的原有概念,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独立操作工具或仪器,进行探究性的验证,自主发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验 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使知识有序再现,供学生反复观察、思考;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使学生怀着对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强烈兴趣,在验证实验中发现需要的证据;实验具有实践性,它能让
3、学生直接接触到有关知识客体的真实、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实验既能够对观察现象进行全过程的定性研究,还能够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数值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途径,从实验事实和获得的证据出发,形成科学概念,进而上升为科学规律,编织起科学知识的网络。这 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在亲历“做科学”中,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分析结果、形成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归纳、分析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能培养操作技能、观察记录、分析
4、数据等实验基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交流汇报中,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实验不仅是建立科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良好的 学习方法。这些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承的关系,以实验过程为载体,能够得到综合的培养和发展。 二、把握小学科学实验能力的梯度,确定不同阶段的培养重点 实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的发展规律,遵循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合理安排能力培养的梯度,使实验能力的培养有序地贯穿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低年级阶段的培养重点 低年级是小学生初学科学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对事物的认识通常依靠的是感知,其思维常常需要借助于“实物操作”进行。在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个别事物 的显著特征和常见的明显可见的自然现象,着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简单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类型以观察性实验、游戏性实验和定性分析实验为主,包括观察周围事物,如动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事物在水中的沉浮,摩擦起电,制作树叶的标本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