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题 目 小学生闲暇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 问题提出、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问题提出(问题提出的背景、论文题目中主要概念的界定、简明、扼要) 1、问题提出的背景 进入 21 世纪 ,我国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改革 , 能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 , 已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 , 也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 ,人们十分关注学校教育工作 , 十分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希望以此来实现这一目标。显然 ,这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可是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 ,其在校
2、外的闲暇时间、活动空间却被忽视了 ,这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它的教育学意义有多大 ,目前还很少有专门的理论研究。然而 ,伴随着我国 90 年代以后的两次工时制度改革 ,中小学学生每年在校授课时间缩减至 190 多天 ,而闲暇时间增加至 170 多天 ,闲暇时间几乎占全年天数的 47% ,且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 这个百分比还将增长。因此 , 帮助他们如何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就成为基础教育工作非常紧迫的任务。 2、相关概念界定 2.1 闲暇 现代汉语词典中,闲暇一词的释义即为闲空,而闲空的释义是没有事的时候 。 社会百科词典中,闲暇一词的释义是 :人们生活中除工作时间、工作往返时间、
3、家务劳动时间、抚育子女的时间、满足生理需要时间以外,剩余的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即自邮寸间、空闲时间。 2.2 闲暇教育 关于闲暇教育的定义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意见 :(1)在传统上,人们把闲暇教育看作是向人们传授有关各种闲暇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或是通过安排娱乐项目和课外活动对人们实施教育的一种过程 ;(2)闲暇教育就是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教育 ;(3)认为闲暇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和如何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的教育 ;(4)闲暇教育是一种提高、充实人的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动。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简明、扼要) 1. 理论意义 考察小学生闲暇现状,探讨如何对其进行闲暇教育,理论意义巨大:
4、其 一,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总是排斥 休闲的教育理念,开拓教育研究的新领 域,丰富了教育学理论,从而为更高层次上开展综合性的教育研究创造条件。其二,了解小学生的闲暇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而丰富闲暇教育领域对于小学生群体 的研究,为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 学生闲暇的利用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思想、心理、智能、德养的发展。健康、科学、文明的闲暇生活,能促进少年儿童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启迪智慧、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做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不健康不合理的闲暇生活,极易导致学生思想混乱,道德堕落,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对于小学生进行
5、闲暇教育,教会学生合理、聪明地利用闲暇时间,是其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杜威早在 1916 年就说过:富于娱乐性的闲暇活动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为享受娱乐性的闲暇生活而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从杜威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闲暇时间进行的闲暇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特殊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了闲暇教育的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条理清晰的陈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 闲暇 及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1) 闲暇研究的 历史 溯源 人们对闲暇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闲暇思想 的最早渊源起源于古希腊和
6、希伯莱文化。柏拉图曾把闲暇理解为四层含义: 1、即空闲。 2、即从活动 中获得自由。 3、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 4、休闲状态。亚里士多德曾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名著中,阐述了什么是快乐、幸福、闲暇、美德和安宁的生活,他甚至认为闲暇才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并把闲暇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条件之一,幸福被认为是凭借闲暇的,因为我们忙忙碌碌正是为了得到闲暇。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教育思想中也散见一些闲暇思想。比如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用丰富的活动充实儿童的闲暇时间。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康帕内拉等在他们各自 的代表作乌托邦、太阳城中都提
7、到闲暇时间和闲暇教育。在空想社会主义那里,闲暇时间的充分利用既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是检验一个人发展水平的标志。 但是,真正把闲暇放在学术层面加以考察和研究,并形成学科体系则是近 100多年的事情。 19 世纪,马克思对闲暇时间作出科学解释。他指出,闲暇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 也就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 。 19 世纪 50 年代,斯宾塞从实证社会学观点出发,明确提出关于闲暇及闲暇教育的 设想,他把人的生活以重要次序排列为以下五种活动: 1、于维持自己生存上有直接关系的活动;2、为获得生活上的必需,于维持自己生存上有间接关系
8、的活动; 3、关于抚养教育后嗣为目的的活动; 4、关于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 5、当闲暇时,为满足爱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动 。 1899 年 ,凡勃伦发表了有闲阶级论一书,他在该书中指出,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机制、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分析了闲暇时间消费的各种形态和消费行为方式。 2)近代国际上的闲暇教育研究 1965 年,当代成人教育和闲暇问题的国际会议在布拉格召开, 标志着闲暇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新课题。 1967 年,在日内瓦举行的欧洲娱乐会议上通过一个闲暇余章,充分肯定闲暇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政府都把闲暇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总体规划。 20 世纪 60 年代,闲暇教育成为众多国家在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尤以美国最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出现第二次研究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在 30 年代 )。其中闲暇教育作为学校课程设臵并进行教学实践,为许多学者所关注,并形成两种不同的闲暇教育流派 :一是 理查德克劳斯为代表的娱乐科目派,重点研究实施闲暇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 ;另一派以曼蒂为主要代表的闲暇教育过程派,主张通过每一位教育者,包括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