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件四: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论文:论 童装 包装设计的文化性 设计: 1, 童装 商品包装设计一套 2,中国元素 -童装 文化招贴设计 2-4 幅 课题类型 论文:理论研究 Z 设计:艺术设计 Y 导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 号 200909102026 专业班级 艺术设计( 艺专 )09 级 -1 班 一、选题依据: 1.目的及意义 设计 1: 童装 商品包装设计一套 本课题以 童装 商品的包装设计作为 研究 对象 , 通过对 儿童 包装设计现状、特点、制约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梳理 ,以 如何提升茶叶商品 包装的 实用性、 审美性、文化性作为本课题 研究 的 重点 ,意
2、在弘扬中国儿童 文化 ,并给童装 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 设计 2: 中国元素 -童装 文化招贴设计 2-4 幅 以宣传儿童 文化为主要目的,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和 富有 现代化 气息 的 形象之间的 审美互动, 传达中国 儿童 文化 在追求品位高雅的同时,注入简单明快的传统优秀绘画艺术的色彩、线条,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健康成长。 论文: 论 儿童 包装设计的文化性 一切产品的包装,都是以追求效益、功能、美观为目标,是装潢设计与包装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形态。儿童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也不例外,它既是科学技术与艺 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同时又需要设计师根据儿童心理和作为父母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环境因素
3、,对包装材料、造型、插画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并能恰到好处体现出器物的形象,来把包装外在的界面以直接的、艺术化的形象诉诸于消费者的视觉,引导人们消费选择,提高时尚消费品味。 记得有一个 80 后的白领妈妈对笔者这样说过,以她的消费心理和对当代儿童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包装文化形态认识来购买产品,她的首选就是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器物。同样是消费者的笔者,完全认同她的这种消费心态,因为,也只有包装设计层面的器物才是可感知、把握的具象 实体。即使是以市场营销为目的,但它综合地反映了社会、经济、艺术、心理诸要素的创造性活动,反映了消费者对包装设计作为造物与审美相统一的认知。 设计 1: 商品包装种类繁多,但
4、更多的是注重实用性缺乏审美特征,而且对产品文化的了解也甚少,未来的包装设计应当是结合视觉与功能于一体的人性化设计,并且让人们更深刻的去了解产品的背景。 设计 2: 随着新锐设计的崛起, 艺术的形式和种类更加趣味多样 ,吸引了更多的设计者投入到世界新锐设计的传播中。 论文: 好的包装设计除了解决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外,还要着重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才能在 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研究设计形式因素和分析消费者的各种心理。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规律。 3.主要参考文献 格式范例: 1 德 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版第 11 页。 2 尼古拉米尔佐夫:什么是视
5、觉文化,王有亮译,载文化研究 2002 年第 3 期,第 11 页。 1.设计参考资料: 1 宋心果 .标志设计 M.第 1 版 第 1 次印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李向伟 .艺术设计 M.第 2 版第 3 次印刷 .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4. 3 王文霞 .编排构成与应用 M.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论文参考资料: 1 石岩 .包装装潢设计 M.第 1 版第 2 次印刷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 朱国勤 吴飞飞 .包装设计 M.第 2 版第 6 次印刷 .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
6、王启 .关于糖果包装的思考 J.装饰 . 2006,( 6) 4 王受之 .中国现代设计史 M.第 1 版 第 1 次印刷 .深圳:深圳新世纪出版社 ,2002. 5 寻胜兰 .包装艺术 M.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4. 6 王肖生 .现代广告设计 M.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7 任亚琴 .茶之书 M.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中国工业出版社 .2004.10.1 二、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1,设计 1:茶叶包装设计 利用传统文化中美轮美奂的图案和包装工 艺,将包装形式与中国传统茶叶文化 征 巧妙结合,从趣味入手进行包装设计,增加消费者的好奇度与亲和度,从而达到提高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 具体包括:大包装一件、中包装一件、小包装一件、展示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