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稳健性的第一篇:解释和意义 瓦茨 ,会计新视野 ,2006 年 内容提要:本文是会计稳健性两篇文章中的第一篇。第一篇对稳健性进行了解释以及探讨了稳健性对会计监督的影响。第二篇总结了稳健性的实验证据及对稳健性的解释,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文章证明了稳健性的存在,对不同程度下的稳健性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是指要求对收益与损失的不对称确认,其极端形式下传统的稳健性定义为“不预期收益,但预期所有的损失”。尽管有人指责会计稳健性,但是稳健性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并在近 30 年中有所加强。 支持稳健性的一种理论解释是:契约理论、股东诉讼理论、税收理论和会计管制理论。在文章的 第二篇中用证据
2、表明契约和股东诉讼是最重要的因素,证据表明税收和会计管制相对比较弱,盈余管理也可能产生稳健性,但这不能成为主要的因素。 对稳健性的解释和证明对会计管理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财务会计委员会曾试图禁止会计稳健性,以实现“信息中立”而忽略稳健性长期存在的原因,这种意图可能会失败并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消除会计稳健性将会改变会计管理行为,并且会增大经济上的费用。同样的,研究人员和监管机构考虑把未来现金流量列入财务报表,其产生的成本会对会计管理行为存在影响。 本文是会计稳健性性研究的第一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 : 1、对会计稳健性的解释 2、对财务法规和准则的设置 文章的第二篇的研究目的是: 1、总结稳健性存
3、在的证据 2、对证据进行评估去辨别不同稳健性的解释 3、对证据进行评估去辨别稳健性与非稳健性 对会计稳健性解释的讨论是大多是基于利用现有的文献。然而,本文是立足于契约观,包括了债务合同的约束的解释 (Watts 1993),以及与其使用的其他合同,如管理薪酬契约也会产生影响。本文也提供了新的论点,即使不考虑契约,一旦信息成本变化后管理层的行为也会产生会计稳健性的现象进行了介绍。 稳健性的 定义 传统的稳健性定义是“不预期收益,但预期所有的损失” (Bliss 1924)。预期收益是指所承认的收益是通过法律允许的,是可以被证实前的收益。稳健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收入现金流应该在收入确认前收到 赊
4、账销售是被认可的 但那些现金流应该是可以被证实的。在实证文献中稳健性的概念被解释为“相比确认坏消息而言,会计人员倾向于寻找更多证据支持好消息的确认。”(Basu 1997,7)稳健性是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确认。这种解释下收益与损失确认差异越大,稳健性程度也就越大,本文采用的就是这种“差异化验证”解释的稳健性。 稳健性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不对称地处理收益与损失,其后果是持续低估净资产值。有些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准则制定者以及学者批评稳健性,因为当前的低估收益会导致未来收入的夸大。例如会计研究公报 (ARB)21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1939 年规定:稳健性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不确定性影响到了利润表,这
5、就是很重要的。 稳健性主义来描述利润表对某一特定时期的影响,这并不符合稳健性的定义。稳健性是自公司营运开始在资产负债表的累计收入或盈利。 会计核算中稳健性的影响既长远又有意义。 Basu(1997,8)认为稳健性的影响至少有 500年了。最近的实证研究表明在过去的 30年会计核算变得越来越稳健。鉴于许多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准则制定方和学者对稳健性的口诛笔伐,结果是令人吃惊的,稳健性长期存在却又遭受很多的批评 1。对稳健性的批评者忽视了稳健性存在的巨大利益,如果他们不理解稳健性原则的好处而由此产生的标准,很可能会严重损害财务报表。 稳健性原则的解释与概述 研究人员提出很多对稳健性报告的解释,所有的题提议都是稳健性原则应是使用户收益的公司会计报表。有一种解释是稳健性的产生是因为它的一部分是有效的技术 应用于组织公司和与各方签订的合同契约。在这种契约观的解释下,稳健性意味着是一种道德风险,是化解契约中由于各方报酬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 1 例如监管机构、准则制定方、学院方的观点见 Levitt (1998), FASB (1980, paras. 91-97), 和 Devine (1963,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