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 当前红色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 0502 班 郭磊 20055490 今年暑假,我有幸代表学院参加了由西南科技大学校团委组织的“追寻先烈足迹,弘扬共青精神”主题夏令营,赴贵州参观遵义会议旧址以及息烽集中营等红色景点,一路上收获颇多,通过参观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及随团两位经验丰富的法学院老师的精彩讲解,我对我国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短短 6 天的行程同学们都认为不虚此行。 本次夏令营采用的是时下 流行的红色旅游形式, 即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
2、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我国丰富优质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将构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物质基础,正在成为人们参观 游览的热点,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由于红色旅游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国内国外都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所以在其发展的某些领域和环节,存在着与科学发展观不协调、不一致的地方。由于我们经验不
3、足以就此展开长篇大论,下面仅就此次贵州红色之旅中所发现的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导游讲解素质不足 在参观遵义会议旧址期间,我们随行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遵义会议中,邓小平所坐的位臵在哪里?当时负责讲解的导游员无法回答,最后由法学院的张家友老师解答了这个问题,在随后参观红军长征博物馆时,导游员又将红一方面军中女红军 的人数说错,由此可见当地导游的专业水平。 当地导游员身穿红军服装进行讲解,确实能给人带来与景区配合的新鲜感,但往往依据某个导游词的固定模式记忆、背诵,一遇到不属于记忆范围的问题就会无所适从。红色旅游者类型多样,下至儿童、少年、青年,上至中年、老年,而且各自的文化素质、知
4、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此讲解势必造成部分年轻游客,如儿童、少年,红色体验不足,不能完整、深刻领会红色精神;而部分年纪大游客,如老年、中年,认为讲解空洞、缺乏深度,红色旅游体验贫乏。从而对景区的整体印象下降。因此,景区负责部门应专门对导游员 进行相关革命知识的培训,使其能根据不同游客群体对讲解词做出适当的调整,力争让每一位游客在参观时都能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红色氛围营造不足 作为主题性旅游,红色旅游应该在注重资源以及特色整合、不降低游客体验的基础上,无论在吃、住、行还是在游、购、娱,都要围绕“红色”来开展。但旅行社并没有仔细考虑和深入研究该问题,在某些细节的把握上,并没有抓住机会,突出红色主题。在旅游途中,